莫言 惟一一個報信者

你知道我們土政策是怎么規定的嗎?——喝毒藥不奪瓶!想上吊給根繩!……在你們部隊,用不著這樣野蠻;在城市里,用不著這樣野蠻;在外國,更用不著野蠻——

我說是黑的就是黑的,我說是白的就是白的,真正有遠大理想的導演或小說家,應該有這種開天辟地的勇氣,惟一一個報信者的勇氣

你知道我們土政策是怎么規定的嗎?——喝毒藥不奪瓶!想上吊給根繩!……在你們部隊,用不著這樣野蠻;在城市里,用不著這樣野蠻;在外國,更用不著野蠻——那些洋女人們,只想自己玩耍享受,國家鼓勵著獎賞著都不生——可我們是中國的農村,面對著的是農民,苦口婆心講道理,講政策,鞋底跑穿了,嘴唇磨薄了,哪個聽你的?人口不控制不行,國家的命令不執行不行,上級的指標不完成不行,你說我們怎么辦?——《蛙》

蟄伏近4年,莫言推出長篇小說《蛙》,通過劇作家蝌蚪寫給日本作家杉谷義人的4封長信和一部話劇,講述了鄉村婦產科醫生“姑姑”的一生。“蛙”有多重隱喻:是嬰“娃”、是女“媧”,也是高密東北鄉的生育圖騰。“從我出生那天開始,這部小說就已萌芽。在老家,我這樣年齡的人,就是我一個真實的姑姑接生的。”

小說中,“姑姑”幾十年里忠實執行計劃生育政策。退休那晚她喝醉了,誤入一片洼地,被無數青蛙包圍、襲擊。“那天晚上的蛙叫聲里,有一種怨恨、一種委屈,仿佛無數受了傷害的嬰兒的精靈在發出控訴。”

莫言說,此書獻給“經歷過計劃生育年代和在計劃生育年代出生的千千萬萬讀者”。有網友回應,“這個故事看到后來讓我不停掉淚,并不是感動,是作者對中國人生存問題從骨子里的悲憫之情……中國人的命運,大抵離不開‘政策’。”

莫言在臺上演講,“1980年中共中央號召獨生子女的公開信,到現在發出整整30年了。學者、專家已經公開爭論了很久,希望恢復到二胎;但實際上大家對當下農村的生育狀況并不完全了解。計劃生育,既是理論問題,又是社會問題、道德問題、政治問題,非常復雜,涉及到國家形象。小說中確實涉及敏感問題,可能也會引起爭議。”

“聽說您這部作品打算沖擊諾貝爾文學獎?”臺下冒出了敏感問題。

“我說,誰跟哪個作家有仇,就給他造個謠言,說他明年要得諾貝爾獎。我也很為難:不寫重大題材、敏感問題,就有人批評,你看這個作家,就會寫不溫不火不痛不癢的問題,不關心社稷民生。如果我寫了,他們又會說,你看他又向西方獻媚,揭中國的傷疤。他們愛怎么說怎么說,我該怎么寫怎么寫。”

命運的力量比教育的力量大得多

祖父說,村后小石橋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