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君王論】新社會運動中的博弈
早在2003年的一次大游行后,香港新生代的公民意識及對社會事務的關注就已經被喚起,結果催生了“新社會運動”
過去兩個月,香港街頭風起云涌。在反對高鐵一役中,成千上萬以“80后”為主的民眾集結在立法會外,聲援議會內反對高鐵提案的議員,聲勢浩大。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早在2003年的一次大游行后,香港新生代的公民意識及對社會事務的關注就已經被喚起,結果催生了“新社會運動”,出現了多個依靠互聯網動員,關注社會、環保、保育(保護自然、文化遺產等)等議題的新壓力團體,不再只是執著于主流民主派倡議的民主、普選。
新社運有以下特征:不重視甚至抗拒組織,強調個人的自發行動,尤其是普通市民的參與;反對社會上一切他們認為不公義、為發展犧牲整體社會利益的行為;著重意識形態和理論的思辨;以嶄新、較傳統激烈的抗爭行動為手段;而最特出的是,互聯網成了他們傳播理念及動員的主要渠道。
不少年輕人逐漸在網絡上接觸到這些新社運人士的理念和想法,遂造成相當廣泛的影響。香港社會階層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