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 一代人的怕和愛
夫80后者,初從文,未及義務教育之免費,不逮高等學校之分配,適值擴招,過五關,斬六將,碩博相繼,數年乃成,負債十萬。覓生計,十年無休,披星戴月,秉燭達旦,蓄十萬。樓市暴漲,不足購房,遂投股市,翌年縮至萬余,抑郁成疾。入院一周,傾其所有,病無果,因欠費被逐院門。醫保曰,不符大病之條例,拒賠。友憐之,賒三鹿一包,沖而飲,卒?!W上流傳的“80后通史”
夫80后者,初從文,未及義務教育之免費,不逮高等學校之分配,適值擴招,過五關,斬六將,碩博相繼,數年乃成,負債十萬。覓生計,十年無休,披星 戴月,秉燭達旦,蓄十萬。樓市暴漲,不足購房,遂投股市,翌年縮至萬余,抑郁成疾。入院一周,傾其所有,病無果,因欠費被逐院門。醫保曰,不符大病之條 例,拒賠。友憐之,賒三鹿一包,沖而飲,卒。
——網上流傳的“80后通史”
浪漫也是需要土壤的。“80后”的時代,這種土壤已經消失了
我們都有了個不曾遙想的以后
一切從那本英語書開始的
那書中的男孩Li Lei
身邊的女孩
名叫Han Meimei
……
書中他們的喜與悲
書外身后的是與非
……
有點遺憾
Li Lei和Han Meimei
誰也未能牽著誰的手
一樣的是我們都有了個
當初不曾遙想的以后
還好Polly它還活著
就像我們當年的小美好
他永遠都不會老
在心底不會飛走
——徐譽滕《李雷與韓梅梅之歌》
圖/宋金峪
街舞、說唱,都是年輕人表達個性的途徑 圖/張志韜
李雷與韓梅梅,是生于1980到1988年間的一代再熟悉不過的人物。他們源自人教社1993年新版初中英語教材,一個頂著小平頭,一個留著齊耳短發,伴著插圖畫和英式口語灌制的磁帶走進“80后”的青春期,在中考完結之后瞬即銷匿。
誰也不曾料想,十幾年后,他們又重回“80后”的視線,并被創作成歌曲,在網絡上瘋狂流傳。感傷的旋律,隱喻的填詞,殘酷的現實與無奈的結局,勾起了一代人的集體懷舊。
當“60后”、“70后”中的相當一部分人還在詬病“80后”幼稚、嬌慣、叛逆的時候,當“80后”自身仍未放棄對時尚與新潮不懈追隨的時候,“懷舊”過早地被降臨,“回歸”過早地被渴望。“80后”如此界定自己的懷舊行為:它就是那個已然失落的精神烏托邦。
武漢大學發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住房、婚戀、競爭壓力、人際關系、父母贍養、個人亞健康狀況、保險保障等,構成了“80后”青年普遍面臨的現實枷鎖。對于來自中小城市工薪家庭及農村家庭的人而言,上述壓力尤為明顯。
殘酷的生態直接對應危險的表征?!吨袊嗄陥蟆丰槍?ldquo;青年”問題的樣本分析表明:14%的受訪者出現抑郁癥狀,17%出現焦慮癥狀,12%存在敵對情緒。2005年,北京聯合大學的程小龍向北京聯大、對外經貿、北京中醫大和北京化工大的“80后”學生發放了200份調查問卷,結果顯示,近1/3被訪者承認“產生過自殺念頭”。在大城市的“80后”白領,因壓力考慮過自殺的,北京占到12%,上海23%,深圳10%,廣州8%?!吨袊請蟆氛J為,自殺已成為這一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而上海的一份醫學研究報告則稱,“處于亞健康狀態的‘80后’白領占到總人數的70%。”
1980至1989年出生的一代人,是坐過父輩“28式”單車上學的最后一代;是將喝可口可樂、吃麥當勞當作童年奢侈的最后一代;是狂吃干脆面,集齊“小浣熊”貼畫兒的最后一代;是看著“葫蘆娃”、“圣斗士”、“七龍珠”直至“灌籃高手”長大的最后一代;是迷戀隨身聽和成摞的港臺歌曲磁帶,墻上貼滿“四大天王”、“小虎隊”海報的最后一代;是拉過蛔蟲,背過“五講四美”,白天學賴寧、晚上偷打“魂斗羅”和“超級瑪麗”的最后一代。
從歷史的維度看,1980年代甚囂塵上的思想文化解放運動,“80后”們僅僅趕上了一點末梢,如同浮光掠影;1990年代興起的重商主義大潮,他們成為當仁不讓的被動受洗群體;而2000年代產生的撕扯碰撞、顛覆瘋狂、時艱劫難,他們則是必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