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城里有現成的音樂
他們用家鄉土話歌唱著縣城里的人和故事。地域如此之小,世相卻如此之大。這是對平庸的、匯入現代潮流的都市的反動,代表了廣大的、沉默的、民間的、鄉野的中國
責任編輯:平客
他們用家鄉土話歌唱著縣城里的人和故事。地域如此之小,世相卻如此之大。這是對平庸的、匯入現代潮流的都市的反動,代表了廣大的、沉默的、民間的、鄉野的中國,面對社會動蕩、時代和世界沖擊,突然地,用誰也不能奪去的母語,用養育了生命的土地的聲音,用真切得摑到了臉上的生活,深情地訴說底層人民的現實刺痛。悲天憫人,未老先衰,顯示著古老而傳統的智能。 ——李皖
這是一張真正意義上的民謠專輯。他們用自己的語言海豐話,唱出屬于自己的生活,如此真實、誠懇,但又如此動聽并有力量。 ——張鐵志
“五條人”,翻譯成普通話就是五個人。但“五條人”其實是一支廣東海豐籍二人民謠組合,組建3年有余。8年前,他們從海豐老家前往廣州討生活。在打口碟最繁榮昌盛的2002到2005年,如果你曾經在廣州天河區石牌崗頂的天橋上、華師門口的馬路邊看到過一個個擺地攤賣打口CD,來自五湖四海的走鬼(無證小販),他們就混跡其中。“五條人”成員是來自廣東海豐縣陶河鎮陶塘村的胡茂濤和海豐捷勝鎮的仁科,兩個80后,他們是朋友,也是“戰友”——一起戰斗在廣州生存死亡線上的難友。他們發自內心的喜歡民族音樂,他們敬慕那些在殘酷窘境里逆風成長的世界各地音樂家或不知名的歌手。那些聞所未聞的古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