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度戲劇報告——《窩頭會館》:按“大片”制造的話劇
劇中的主要人物,是沖著楊立新、何冰、濮存昕、宋丹丹和徐帆這五位演員寫的。張和平把電影里的明星效應放在了這部戲里,加上導演林兆華和編劇劉恒的招牌,《窩頭會館》一開場就如電影大片式的火爆
責任編輯:朱又可 實習生 王華 李穎 許斯佳 盛佳婉
劇中的主要人物,是沖著楊立新、何冰、濮存昕、宋丹丹和徐帆這五位演員寫的。張和平把電影里的明星效應放在了這部戲里,加上導演林兆華和編劇劉恒的招牌,《窩頭會館》一開場就如電影大片式的火爆
2月1日,北京人藝公布2010年演出計劃。在這個發布會上,院長張和平公布了一個數字:2009年人藝票房首次超過2000萬元,其中跨年度大戲《窩頭會館》達到了1800萬元的票房。
林兆華、劉恒、張和平三個人一臺戲 圖/北京人藝
濮存昕 圖/北京人藝
宋丹丹 圖/北京人藝
何冰 圖/北京人藝
徐帆 圖/北京人藝
楊立新 圖/北京人藝
林兆華原封不動地把劉恒的記憶搬到了舞臺上,做了個一比一、原汁原味的大雜院,取名“窩頭會館” 圖/北京人藝
國家過生日要說點吉利話
《窩頭會館》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新中國成立六十年獻禮話劇。一個主旋律作品成為2009年最扎眼的話劇,創造史無前例的高票房,院長張和平把它歸結為傳統:“這樣的戲其實是人藝的傳統,老舍寫了《龍須溝》,建國十周年時又寫了《茶館》。我覺得人藝的這種真誠感情挺可貴的,新中國成立60年了,文藝界應該給它的生日送份禮物。”
張和平在2009年送了兩份禮物:他找韓三平拍了電影《建國大業》和找作家劉恒寫了話劇《窩頭會館》。“我和劉恒是老朋友,我們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我們同在文化局的筒子樓工作,我們在電影上有數次合作,他的劇本成活率非常高。”張和平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在劉恒看來,這是相當難的一件事。“給北京人藝寫戲肯定是有特定條件的,中國人過生日要說點吉利話,共和國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