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恒:所有的悲劇都跟犧牲有關系
對于編劇劉恒來說,《窩頭會館》是他編劇生涯中第一個話劇作品?!陡C頭會館》實際上是一個北京的大雜院,是原封不動地把劉恒的記憶搬到了舞臺上。
責任編輯:朱又可 實習生 王華 李穎 許斯佳 盛佳婉
《窩頭會館》被認為是恢復了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傳統的一出話劇,是導演林兆華近幾年比較出彩的戲,也是張和平任院長后的“三把火”之作,當然還有一個名目是建國60年的獻禮劇。而對于編劇劉恒來說,《窩頭會館》是他編劇生涯中第一個話劇作品?!陡C頭會館》實際上是一個北京的大雜院,是原封不動地把劉恒的記憶搬到了舞臺上。
會館
《窩頭會館》演的時候,我經常去劇場看。前面看了六場,最后又去看一場,劇場效果還不錯,觀眾的反應也很熱烈。
北京的會館大部分主人都是最早那批進京趕考的人,他們要有一個住的地方。另外進北京做官的這些人,要聯絡鄉黨,也要有一個自己的地方。所以北京的會館就是這么起來的。漢族人為什么在宣武區建會館呢?明朝的時候,貴族、平民、商人都住在城里,滿人進關之后,這些人悉數被趕出城外,城內所有住宅全部給滿族人騰出來了。漢族人就扎堆到宣武和崇文來了。加上滿人不讓漢人進城,南方的人進京的時候,主要進城渠道是廣安門,所以會館基本上就散布在這一帶了,等著進城謀官、趕考、經商、聯絡感情,宣武區說是有幾百個會館,但生生滅滅的前后可能得有上千個。
大部分會館的治理都類似于那種董事會管理,大家選一個董事長出來,董事長再選一個管理者當CEO,出來替大家管著。董事們輪流請吃飯,這個禮拜我請下禮拜他請,利用吃飯的機會,把會館的業務給商量一下。
減法
我寫話劇沒有經驗,《窩頭會館》的最初構思很龐大,我覺得可以用復雜感來增加戲劇性,用那種情節的巨大變化來增加生動性。最后一琢磨,兩個半小時根本沒有那么大容量,所以要一個簡練的人物關系,生發出簡練的情節。最后就簡化,構思過程當中一直在用減法,在兩個半小時里把最精彩的東西留下,真是不容易。
老舍的《茶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