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度音樂:五條人《縣城記》

“五條人”在其首張專輯《縣城記》里舒展了原汁原味的鄉野中國,在音樂日趨娛樂化的大背景下,它無異于“盛世中國”的音樂風景畫,它所富含的原創性彰顯了音樂的終極意義——吟詠腳下的土地與人。

責任編輯:平客

“五條人”在其首張專輯《縣城記》里舒展了原汁原味的鄉野中國,在音樂日趨娛樂化的大背景下,它無異于“盛世中國”的音樂風景畫,它所富含的原創性彰顯了音樂的終極意義——吟詠腳下的土地與人。

●終審委員(按姓氏拼音排序)

郝舫 樂評人 老狼 歌手 李皖 樂評人 小柯 音樂制作人 張鐵志(臺灣)樂評人

●初審委員(按姓氏拼音排序)

郭小寒《北京青年周刊》記者 健崔 樂評人 李宏杰 《音樂時空》主編 馬世芳(臺灣)電臺音樂主持人楊盈盈 樂評人 尹亮 MySpace 中國運營總監 張帆 迷笛音樂學校校長 張曉舟 樂評人

年度音樂提名

左小祖咒《大事》張懸《城市》曾軼可《》五條人《縣城記》嘎調《嘎調》

感言

《縣城記》是一張講故事的唱片——“倒港幣”的故事,農民“李阿伯”的故事,單身佬“阿炳耀”的故事,“夢想化工廠”門衛的故事……這些故事,平常得就像“平常”兩個字,這些平常的故事,每個人的肚子里都藏有許多,而每一期的南方周末,藏的都是這樣有故事的人。那么好吧,我們把南方周末的這份“特別致敬”理解成:不是頒給《縣城記》這張專輯,而是指向活在大城市、小縣城里的每一個平常人。希望我們這樣說,不至于讓人感覺到矯情。

《縣城記》還是一張用你們的“外語”唱歌的唱片。所以,在很多時候,我們總會在網絡上看到一個詞:聽不懂!是的,這也是個問題。我們用了大家不能直接聽懂的母語說了一些話,唱了一些歌,講了一些人的故事,而沒有為大家提供一個輕易就能聽懂的方便。這個不合時宜的做法導致了《縣城記》不可能成為一張暢銷的唱片。這是沒問題的,不應該向任何一個說“聽不懂”的人表示抗議,或奮力解釋我們為什么不用你我都懂的“普通話”唱歌。用母語歌唱,首先對我們來說是一種“自然”,而不是另一種更高意義上的文化內涵。其次,一個人與另一個人之間的距離和隔膜,是一個客觀存在,語言問題在這里只是一個很好的“借口”而已。我們自問,什么時候自己做到那么熱衷去關心一個不認識的平常人了——哪怕我早就感覺那個人有一肚子的苦水。但是,總會有好事者會去越過一些障礙,去關注一些“不重要”的人和事的——否則,《縣城記》哪有得獎的理由?

南方周末的這個榜對“五條人”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意外,它隆重得就像小時候我們家突然有了一部17吋的彩色電視機!

網絡投票分析

2009年文化原創榜網絡投票分析音樂榜:

曾軼可的《ForeverRoad》、左小祖咒的《大事》以及五條人的《縣城記》名列投票數前三位,曾軼可的歌迷在百度貼吧和豆瓣都發起了拉票活動,《ForeverRoad》因此得到了近乎完美的投票數據,《縣城記》雖然其它指標都比前兩者略遜,在原創性卻獲得了網友的充分肯定,一半以上的網友給出了 “耳目一新”的評價。文/莫希

網絡編輯:莫希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