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致敬】2009年度圖書(虛構類):莫言《蛙》
第一次深入觸及了中國特色的計劃生育問題。超常的想象力,結構的新穎與縝密,可見出莫言對小說表現形式堅持不懈的探索。作品狀寫近在眼前的歷史和身處其中的現實,聚焦生育政策引發的種種情狀,呈現出矛盾的人物、尖銳的問題、困惑的思考和文學的悲憫。
責任編輯:朱又可 實習生 王華 許斯佳 李穎
致敬理由:
第一次深入觸及了中國特色的計劃生育問題。超常的想象力,結構的新穎與縝密,可見出莫言對小說表現形式堅持不懈的探索。作品狀寫近在眼前的歷史和身處其中的現實,聚焦生育政策引發的種種情狀,呈現出矛盾的人物、尖銳的問題、困惑的思考和文學的悲憫。對于莫言來說,處理即使是“計劃生育”這樣的具體主題,人以及人性仍是小說的不變主旨。在《蛙》中,莫言收斂了刺激感官的澎湃語言,節制了飛離地面的不羈想象,選擇更加平和、從容的書信體敘述方式直面主題,以一個作家所具有的最真誠和謙卑的態度,毫無保留,不加矯飾。整部小說圍筑于一種寬廣、深沉的情感之中,試圖將歷史實踐中的創痕撫平。
感言
我在故鄉高密,得知《蛙》被南方周末推選為年度文學致敬作品,心中很是激動。
回到故鄉半個月來,每天都與鄉親們交談,對當下的農村生活有了很多新的看法和理解。其間自然也談到了計劃生育問題和我的《蛙》。計劃生育,依然是當前農村生活中重大的問題,也是千百萬農民——大概也包括大部分城里人——所關心的問題。我的《蛙》在我的故鄉,大概是我的小說中被閱讀率最高的一部小說,盡管從出版至今也不過兩個月的時間,這讓我感到十分意外。鄉親們與我談到這部小說時,多半認為我寫得比較真實,但很多地方寫得不夠。他們向我提供了很多我無法想象的故事,其中有些情節從文學意義上來看精彩至極。也許,我真的需要就計劃生育這個問題再寫點什么。
《蛙》出版后,我接受了很多媒體采訪,多次強調,《蛙》是因為人物而產生靈感和激情,也是把塑造人物、展示人物命運作為最根本的追求,我的鄉親們之所以比較喜歡我的這本書,也是因為書中的人物,讓他們聯想到他們熟悉的人和他們自己,當然,他們也從書中讀出了我。
我想,此書之所以能獲得來自南方周末的致敬,也是因為我的小說寫了人,給了人理解和尊重。
謝謝各位評委和廣大的讀者。
莫言2010.2.9
● 終審委員(按姓氏拼音為序):
陳思和 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
顧 彬 德國波恩大學漢學系主任
李敬澤 人民文學雜志主編
許子東 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主任
閻連科 作家
張 煒 作家
張悅然 作家
● 提名人(按姓氏拼音為序):
陳曉明 程永新 耿占春 何言宏 霍俊明 李 洱 李建軍 李少君 梁文道 林建法 劉緒源 施戰軍 孫甘露 孫 郁 吳 玄 謝有順 閻晶明 章德寧 張清華 張新穎 止庵 宗仁發 周曉楓
2009年文化原創榜網絡投票分析
圖書虛構類
虛構類圖書在本次投票中投票率最低,阿來的《格薩爾王》和莫言的《蛙》在投票中領先,在可讀性上,超過一半網友對《蛙》給出了“可圈可點”的評價,《格薩爾王》的影響力和原創性也獲得了相當的肯定。(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