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瓦上霜歐盟門前雪
但這個問題不好細查:資本市場沒有圣徒。有人懷疑,歐盟當時對希臘的情況并非一無所知,可能也是抱著得過且過的想法,所以不愿聲張??傊?,黑幕一多,大家都不忍細看
責任編輯:余力 助理編輯 溫翠玲
但這個問題不好細查:資本市場沒有圣徒。有人懷疑,歐盟當時對希臘的情況并非一無所知,可能也是抱著得過且過的想法,所以不愿聲張??傊?,黑幕一多,大家都不忍細看
希臘政府很缺錢,缺錢事情就不好辦了。美國經濟學家約翰·加爾布雷斯是經典著作《1929年大崩潰》的作者。在加爾布雷斯看來,所有金融危機都因債務而起,“是債務以一種形式或另一種形式失控,結果到處都是危險?!毕ED政府所欠債務高達3000億美元,而且很多問題不詳——很多債務要到2010年4月才到期。
希臘債務在其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例是123.3%,在西方國家中不算最高。該比例在其他國家依次為:日本197.2%、冰島142.5%、意大利127.0%、比利時105.2%、法國92.5%、美國92.4%、葡萄牙90.9%、匈牙利89.9%、加拿大85.7%、英國83.1%、德國82.0%。
希臘的問題是債務沒有安排好,所以資金嚴重短缺。當然,也可以說希臘安排得太好了,所以其問題長期沒有暴露出來,希臘人得以借很多的錢,過得笑瞇瞇。
希臘的債務安排也多得益于那些國際大型金融機構,擊鼓傳花是華爾街擅長的游戲,也是在位政客所喜愛的游戲:風光留給自己,問題推給后任;歡樂留給自己,痛苦留給后人。一些交易還用了希臘神話中的名字,像“風神”(Aeolos)(是“風神”,不是“神風敢死隊”的“神風”),典雅得不行。交易并不復雜,銀行先把錢給希臘政府,而希臘政府則保證以后還債。為了讓銀行家們放心,希臘政府承諾今后以機場費和彩票收入還錢。
在我們中國人來看,希臘政府的做法似曾相見,很像晚清政府的做法——晚清政府是以中國海關關稅作為抵押向列強舉債。如今各國政府推陳出新,百花齊放,借錢方面比晚清政府尤甚:各國政府有資產證券化作為工具。
所謂資產證券化就是將債務轉換為證券,然后分拆賣給眾多的投資者。有了資產證券化之后,政府舉債有如神助,什么都可以典,什么都可以當。除了彩票和機場費之外,借資產證券化提前賣出去的收入還包括政府稅收,甚至包括歐盟未來的撥款。
資產證券化的關鍵是要神龍見首不見尾:許多情況下債務不能公開反映出來,有很大的隱蔽性和欺騙性。很像是次級債中的做法,類似于美國業主將其房產二次抵押后支付信用卡的債務。主權債務市場很不透明,這就給了金融塔利班很大的運作空間。從某種意義上說,主權債務中的金融衍生產品比晚清政府的賣國條約更具危害性。清末民初向列強舉債的條約雖是賣國的,但卻仍然是要公開的,清政府不公開,列強是要公開的,當事方列強不公開,其他列強也要公開。而主權債務的金融衍生產品卻是不公開的。
有人指責希臘前政府偽造財政數字,欺騙外國投資者。理由是希臘原先說財政赤字不到國內市場總值的7%,2009年又變了,說是赤字高達國內生產總值的13%。如果外國投資者相信經過希臘政府美化的數字,他們購買希臘國債的時候,就會少要溢價。
但這個問題不好細查:資本市場沒有圣徒。有人懷疑,歐盟當時對希臘的情況并非一無所知,可能也是抱著得過且過的想法,所以不愿聲張。法國、德國和瑞士的銀行是希臘的主要債主,其金額分別為789億美元、432億美元和786億美元??傊?,黑幕一多,大家都不忍細看。
華爾街和政府反復告訴人民,資本市場最大的好處就是透明公開,資本市場最重要的也是透明公開。但資本市場中華爾街和政府最不肯透明公開。他們從來都是要求別人透明公開,自己的幕后交易死活不肯公開。
金融危機爆發后,各方紛紛譴責金融機構制造有毒產品。但金融機構不服氣啊?,F在看來他們也有一定道理:政府都喜歡利用金融衍生產品與大家捉迷藏,商業機構干起來就更加理直氣壯了。據傳,利用金融衍生產品喬裝打扮的始作俑者是日本。1990年代,日本便開始用利率和貨幣掉期等金融衍生產品來掩蓋其巨大債務。而且其做法還有一個很性感的日文名詞“tobashi”,意思是“飛走了”。
外因只有通過內因而起作用。也有一種觀點,希臘債務是表,還有更深層的原因。歐洲貨幣統一也背了黑鍋:不少人認為,希臘債務危機是大鍋飯所造成的。歐元區16個國家,德國這樣的國家勤儉持家,省吃儉用,而希臘、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這樣的國家則不同,雖然競爭力下降了,卻仍然大手大腳,有點好吃懶做的意思。這些富國中的窮國借錢還不起也不著急,反正在歐元區內,大家有難同當,有福同享(不能只是德國過好日子)。沒有錢,反正有德國大哥和法國大哥在前面頂著。
這就與美國不同了。美國50個州也是獨立的主權實體,但各州不能赤字運行。對歐元區和歐盟來說,希臘債務危機是經濟,更是政治危機。一種觀點是,歐元搶跑了:應當先政治聯盟,再貨幣聯盟,至少貨幣聯盟之后政治聯盟應該緊隨其后。
有人甚至對歐元區的生命力都提出了疑問。美國難免有幸災樂禍的感覺?!稌r代》雜志的文章已經打出了《希臘危機所產生的疑問:歐元是否已經氣息奄奄?》這樣的標題。你們不是說美元不行嗎?有人不是還要減持美元嗎?購進歐元如何?歐洲還算走運——現在歐洲無戰事——如果再有前南打仗的事,那歐元的麻煩就更大了。
現在要看德國和法國了,尤其是歐盟的老大哥德國。如果德國不伸出手來拉希臘兄弟一把,那么那些國際金融倒爺們就可能阻擊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等國。華爾街的銀行家們幫助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籌集了不少隱蔽債務?,F在問題暴露出來了,華爾街和其盟友對沖基金又要出擊(那些國際大銀行要么自己有對沖基金,要么與對沖基金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有人出來和稀泥,說是“對沖基金賣出希臘債券或賣空希臘債券,那是因為希臘經濟不好,并不是對沖基金自己另有計劃”。哈,口氣很像《教父》里的黑手黨,動手殺人之前一定要向受害人嚴正聲明,完全是出于生意考慮,與受害人個人之間并無任何各人恩怨。
在希臘債務的問題上,德國國內也有分歧。民意反對德國政府援手希臘,反對為了幫助他人而自己過緊日子。德國自身也遇到不少麻煩:德國人自己也在過緊日子,退休金已經長久沒有增長了;2010年1月德國政府宣布,自1995年以來,德國的人口首次低于8200萬人——也就是說,未來償還德國債務的人也就更少了(2010年德國政府的赤字預計為1180億美元)。
民意調查顯示,三分之二的德國人反對德國政府出錢援手希臘。更有53%的德國人認為,如果希臘債務危機影響到歐元區的安定團結,就應該把希臘從歐元區清除出去,以絕后患。
國際事務中,法國經常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知不對,少說為佳。但這次不同,這次希臘的債主有不少是法國銀行。所以法國總統對救助希臘比較熱心,想有一個比較明確的計劃。但德國總理不同意,非要先看一下希臘政府的表現再說,要給希臘一個考驗期,非要希臘政府先多做一點犧牲,以表示誠意。
2010年2月11日,歐元區的頭頭腦腦們開了一個會,表示對希臘不會坐視不救,但又不拿出具體方案,反倒要求希臘政府先緊縮開支,也就是要希臘老百姓過緊日子。
希臘是一個民主國家,真民主也好,假民主也好,反正誰要叫老百姓過緊日子,他們就要罵娘,有的還要上街游行抗議。希臘總理夾在中間左右為難。國內民眾不好得罪太狠,稅都增加了,老百姓要發點牢騷就發點牢騷吧。結果希臘總理把一股火都發到了歐元區的那幾個大國領導人頭上。希臘總理公開表示,“歐洲與市場之間正在斗爭,而希臘成了斗爭中的試驗動物?!?/p>
但希臘危機中,作為一個旁觀的國家,如果能夠只掃自己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那還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法學所兼職教授)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