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史怎么寫
“京都之地,遠離政治中心,這里視學術的獨立性為最上……”京都大學的薄薄一冊簡介,便已充分詮釋了現代大學的理念。今后中國大學撰寫校史,或許也可從中得到一些啟發
責任編輯:蔡軍劍
“京都之地,遠離政治中心,這里視學術的獨立性為最上……”京都大學的薄薄一冊簡介,便已充分詮釋了現代大學的理念。今后中國大學撰寫校史,或許也可從中得到一些啟發
2008年春,我在京都大學做訪問研究。那天“百周年時計臺紀念館”取了一冊京大簡介,讀后頗有感觸。
日本近代的大學,是在明治維新后,參照西方模式建立起來的。發軔于東京大學,當時也叫帝國大學,與政府關系密切,是政府的思想庫。明治三十年(1897),人們認為,只有一所帝國大學,不能形成競爭,不利于大學的發展,所以在京都設立了第二所帝國大學。
京都大學設立的宗旨,就是要與東京大學有所不同:遠離政治中心,保有自由的學術;主要目標不是培養官員,而是學問家。這種理念來自西方,只是內閣官員與學界人士非常透徹地抓住了問題的實質,并加以制度化。所以京都大學很快就成為世界知名的大學,對現代日本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這樣的大學,自然有無數輝煌的功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