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毒奶粉回潮 不能靠風暴式整肅
鄉土社會呈現出前所未有的“關系”品相,屢屢擊敗現代企業管理和市場監管體系。牛奶只是一例,它鮮活地演繹出“劣幣驅逐良幣”的現實效應——“關系”強者愈有“競爭力”,“關系”弱者愈易出局
責任編輯:朱紅軍 曹海東 實習生 郭海燕 袁端端
■一周觀察
鄉土社會呈現出前所未有的“關系”品相,屢屢擊敗現代企業管理和市場監管體系。牛奶只是一例,它鮮活地演繹出“劣幣驅逐良幣”的現實效應——“關系”強者愈有“競爭力”,“關系”弱者愈易出局
兩年不到,三聚氰胺毒奶粉重現江湖。
2009年年底以來,上海、貴州、陜西、山東等地接連發現超標的三聚氰胺奶粉,當年的問題奶粉,在倒換包裝、套用批次之后,悄然入市。
2008年的打擊風暴印象猶在,在所有出廠奶粉逐批篩查的力度之下,各地質監局的門口排起等候送檢的長隊。全國級、區域級的乳業品牌都被裹挾其中。有乳品企業老總戲稱:“那段時間一進車間,鮮奶的香味撲鼻而來——以前的車間里,什么味都有。”
而大量隱匿鄉間的小型乳品廠或加工點,則悄然關門,一夜遁形。2008年陜西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