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也可以畫在圖中央了……
在小說之外的真實歷史里,姨夫的預言應驗了,土耳其人開始被迫向西方看齊;而兇手的預言也應驗了,幾代人都學不像,他們缺乏在西方萌芽的現代科學觀念。蹉跎之間,世界已經是別人的了。
責任編輯:劉小磊
在愛情與謀殺的外殼下,《我的名字叫紅》包含著沉重的文化內容,反映了東西方兩大文明的此消彼長
土耳其作家奧爾罕·帕慕克的名著《我的名字叫紅》,很罕有地在他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前,即已引進翻譯(譯者沈志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06年8月出版。然后,在該年10月帕慕克得獎后熱賣。這部小說,通常認為,在愛情和謀殺的外殼之下,包含著沉重的文化內容,東(土耳其)西(威尼斯)方兩種觀察世界之眼光的沖突,反映了兩大文明的此消彼長。
我國古代帝皇繼位,有所謂“河圖洛書”(簡稱 “圖書”)的祥瑞。中亞文化里,蘇丹繼位,也要為自己編撰一本彪炳功績的圖書?!都t》第10章“我是一棵樹”里,伊斯坦布爾咖啡館內講故事的人,以畫中樹的口吻,說起從前有位蘇丹下令編圖書。主事者讓韃靼騎士將書拆開,去各地請大師畫裝幀。帶著這幅畫中樹的騎士半路被殺,所以這棵樹感到很寂寞,因為它不知道自己應該貼哪一張書頁,配哪一段文字,隸屬于書中哪一個故事。這棵樹感到自己失去了生存的意義。這一章很能說明當時奧斯曼宮廷畫家的藝術眼光:按他們所奉行的波斯細密畫派傳統,畫是修飾文字的,沒有自己的獨立意義。書頁中央,最吸引觀者注意力之處,必須為文字。其實,基督教從前也是這樣的。筆者在大英圖書館的珍本室里,見到《圣經》的早期手抄本,也是經文在書頁中央,四邊畫上天使、信徒和飛鳥、花卉等。
有學者認為,15世紀荷蘭畫家凡·艾可的名作《阿爾諾芬尼夫婦像》之所以如此逼真,是因為使用了光學裝置,畫家因此成為西方繪畫史上的轉折性人物 凡·艾可/圖
但是,西方從14世紀到16世紀經歷了文藝復興運動,人性抬頭,人體也抬頭,人也可以畫在圖中央了。帕慕克把故事安排在16世紀末的1591年?!都t》末的“大事紀&rdq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