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文化外交沒有用——專訪文化部外聯局西歐處處長陳平
歐洲人對中國真的不了解,不要指望一次活動就能解決問題。如果你認為一個文化年就能夠使中法關系好上20年,這不是別人的問題,這是你自身的問題
責任編輯:袁蕾 實習生 盛佳婉
歐洲人對中國真的不了解,不要指望一次活動就能解決問題。如果你認為一個文化年就能夠使中法關系好上20年,這不是別人的問題,這是你自身的問題。
——陳平
別指望在歐洲搞春晚
南方周末:面對比利時和歐洲觀眾做這樣一個文化節,我們是否要去研究或判斷他們想看什么,喜歡看什么?
陳平:“以我為主”應該是大的方向、政策。但在實施過程中,我們要考慮到對方的欣賞習慣,他的興趣點,否則你覺得應該推這個,到時候拿出去不一定有好的效果。一般在歐洲地區做藝術節,都是跟對方的組委會進行充分的討論。畢竟他們對自己國家的觀眾的了解,要比我們清楚得多。比如我們國內最流行的形式是綜藝晚會,但在歐洲就不靈。
我們這次是用展覽開幕,這是歐洲特別通行的,歐羅巴利亞藝術節的傳統就是用重要的展覽開幕?!吨袊糯弁跽鋵氄埂肥侵亓考壍恼褂[,前些日子希拉克還專門從巴黎坐火車去看了。但是我們要搞一個演出,怎么做也有很大的爭論,因為按照傳統辦法,應該是一個春晚式的綜藝晚會,但是我們就提出在歐洲搞這個不靈。
后來找了專家幫我們把關,定下來用廣州交響樂團的音樂會作為開幕演出。余隆指揮,陳其鋼作品《逝去的時光》,王健大提琴;然后是郭文景的《衲襖青紅》,交響樂與川劇融合。這么大的藝術節上,這也是第一次不用綜藝性的節目作為開幕節目,效果很好。
南方周末:這次的文化節與政府以往辦的類似活動,還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陳平:這次的規模非常大,是比較完整、豐富地展示了中國文化的各個方面。這次四個半月的時間,從秋天到冬天,在歐洲,冬天是去博物館的季節,我們就考慮把重點放在展覽上。中比雙方共同做展覽,差不多二十四五個,比方一些文化機構自己做了二十多個展覽,一共就有50個展覽,他們的廣告牌上寫得很大。
展覽的結構比較豐富,有帝王珍寶展,也有中國當代建筑、當代藝術的展覽;演出方面,也從傳統的京劇一直到現代的,甚至這次還推出了流行音樂。我們當時是想,歐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