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地無妨,撿球有罪? ——失地農民和高爾夫球場之爭
失地農民想賺點小錢,撿了球客們打丟的高爾夫球,然后再賣給他們,結果被判“盜竊罪”。
責任編輯:傅劍鋒 實習生 林春挺
作為財富與地位象征的高爾夫球場,毗鄰的卻是一群因為球場征地而失去大部分土地的貧困農民。一場場失衡的沖突也由此上演:
失地農民想賺點小錢,撿了球客們打丟的高爾夫球,然后再賣給他們,結果被判“盜竊罪”。失地農民只得到4000元/畝的補償,高爾夫球場開發的別墅卻賣數百萬元一套,他們去抗議最后收效甚微。失地農民有人心理失衡,去縱火泄憤,結果被科以重罪……
他們的命運,或是窮人面對富人的一個極端又充滿隱喻的樣本,一個需要公共政策去救濟和反思的樣本。
貴陽高爾夫度假中心鳥瞰圖 冉金/翻拍/圖
開發商用高爾夫概念圈來廉價土地,批量開發別墅,可售數百萬元/套,其暴利引來失地農民的不滿?!?span style="color: rgb(136, 136, 136);">冉金/圖
失地農民滕彩榮最大的感慨是:“富人的東西,窮人不要碰,碰也碰不起。”
這是他的宿命之感:幾年前他在村子邊的高爾夫球場先后撿了一麻袋高爾夫球,結果身陷牢獄之災。
撿球能算偷嗎?法院在第一次判決時認為算“偷”。結果,滕彩榮于2009年3月被以盜竊罪一審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與他同案被判刑的,還有兩名同村村民,因收售他的二手高爾夫球而被控“掩飾、隱瞞犯罪所得”。
但法院在重審時,又認為撿球不算偷,于是滕彩榮被判無罪。滕彩榮以為沒事了,剛走出看守所,又接到了當地檢察院的抗訴書。原來,檢察院認為,撿球應該“算偷”,而且滕彩榮非坐牢不可。該案子被上訴至二審,尚未宣判。
深受“高爾夫”折騰的滕彩榮,是貴州省貴陽市修文縣扎佐鎮三元村人。建在他家不遠處的“貴陽高爾夫度假中心”,是貴州省最好的高爾夫球場,建于1997年,是靠征用滕彩榮所在村莊的大批土地建成的。
來這里打球的,都是“達官顯貴,社會名流”。但這個供最有權勢和財富的人享用的場所,毗鄰的卻是一群最沒有權勢和財富的失地農民。滕彩榮們與高爾夫球場之間的沖突,在一開始就已經埋下了。
失地
這座高爾夫球場拿走的,是曾經屬于村民們的“綠地和美好生活”。
貴陽高爾夫度假中心是貴州省惟一的一個擁有18洞、72桿國際標準的高爾夫球場,是貴州著名的風景度假區,也是當地政府招商引資的重要平臺。
作為貴族運動的“高爾夫”,是荷蘭文kolf的音譯,意思是“在綠地和新鮮氧氣中的美好生活”。但在附近的三元村村民看來,這座高爾夫球場拿走的,卻是曾經屬于他們的“綠地和美好生活”。
三元村位于貴陽近郊,緊鄰貴遵高速,有著大片山林和一個大型水庫,村民們過著傳統的農牧生活,主要經濟來源是耕地和養殖,“雖不富裕,但很幸福”。
1995年,一紙征地令打破了山村的祥和,這個由香港和廣東兩家公司共同投資的高爾夫球場,選中了這里。一期工程占地1480畝,整體規劃面積則逾3000畝,這意味著祖輩務農的三元村村民必須放棄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
村民的耕地和集體林地被當地政府以50年的期限征用劃撥給了高爾夫球場,但低廉的補償價格卻讓村民難以接受。但當地政府要求村民“配合重點工程建設”,并將補償款打入存折,強迫村民領取,雙方一度爆發了激烈的沖突。
據現任貴州省高院副院長,當時還在律所當律師的李漢宇回憶,無奈的村民找到了他的律所尋求“法律援助”。最終在李漢宇的“斡旋”下,貴陽、修文市縣兩級財政及開發商三方共同出資,將補償標準提高到了約4000元/畝,才化解了這場征地風波。
而讓村民最終接受土地出讓的原因,還在于政府描繪的愿景。當時,失去土地的三元村村民曾向政府提出工作安置、生活保障等,政府有關負責人允諾,興建 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