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娛樂中怎么體現“多民族國家”
在中國,電影被區分為“普通題材電影”和“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兩大類。在文化娛樂領域中的這種區隔,對我國各族民眾加強對“中華民族”的共同認同究竟有什么利弊?
責任編輯:戴智勇
在中國,電影被區分為“普通題材電影”和“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兩大類。在文化娛樂領域中的這種區隔,對我國各族民眾加強對“中華民族”的共同認同究竟有什么利弊?
《五朵金花》海報,電影講述一對白族青年男女愛情故事。“少數民族題材”中,無論故事的主線與主要角色,多是少數民族。
在中國的文學和電影里,我們會注意到存在著“普通題材文學、電影(非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和“少數民族文學”、“少數民族題材電影”這種多少帶有制度化的區分。1990年代以來政府專門設立了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的獎項“騰龍獎”和“駿馬獎”。在我國的“少數民族題材電影”中,無論是故事的主線還是主要角色都必然是少數民族,而在“普通題材電影”中,觀眾則很少見到有少數民族身份的角色。這樣一種區分,顯得政府特別重視和突出了我國的各少數民族,但在文化娛樂領域中的這種以民族為對象的制度化區隔,對我國各族民眾加強對“中華民族”的共同認同和促進各族和諧共處,究竟有什么利弊,也許是值得分析和討論的。
電影里隨處可見的“多民族”
譬如,美國是世界上一個多種族-族群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