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故事:一個國家,三個經濟體
最近,當局已開始消除一些上世紀50年代中期以來一直阻礙農村-城市遷移的關鍵障礙(比如,戶口或戶籍制度),以加速城市化
責任編輯:余力 助理編輯 溫翠玲
最近,當局已開始消除一些上世紀50年代中期以來一直阻礙農村-城市遷移的關鍵障礙(比如,戶口或戶籍制度),以加速城市化
一個國家,三個經濟體
中國各個地區之間存在著巨大的經濟差距。從最廣義的層面上來看,中國存在三個經濟體:東部、中部和西部。這三個地區的收入水平相差較大——事實上,中國的地區收入差距大于美國各州之間及歐元區各國之間的差距。
在中國經濟受到全球金融危機以及經濟衰退的沖擊時,各地區所受影響的程度也相差較大,這主要取決于各地的初始情況,如總體經濟結構,尤其是對外需的依賴程度。兩類省市:直接依賴外需(如上海、浙江、福建),以及主要的自然資源商品產地(如山西、寧夏、青海),受危機影響最為嚴重。
然而,無論其受危機影響的程度有多深,所有地區都采用了同等力度的政策措施。這一情況反映了中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關系的特殊性質。與許多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地方政府對于發展當地經濟一直有著相對較強的利益驅動。在決定危機反應政策支持力度時所采取的這一看似平等的做法,實際上是各省政府之間相互競爭以及地方和中央政府之間激烈的討價還價的結果,因為每一個地方政府都想抓住本次全球危機所帶來的機遇,通過政策刺激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盡管事實上中國存在著三個經濟體,但是所有地區采取的都是同一套政策——這意味著,政策的刺激力度對于有的地區剛剛合適,但對于其他地區卻過于寬松。
政策反應不分地區差別,而政策的力度則根據受危機影響最嚴重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