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線放貸袖里乾坤

監管層不僅收緊放貸政策,還堵住了信貸資產騰挪的慣常之途,飽受煎熬的商業銀行們,迅速找到了三種新的騰挪方式——丟掉票據資產,把信托理財變成信托貸款,將信貸資產賣給其他銀行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溫翠玲

監管層不僅收緊放貸政策,還堵住了信貸資產騰挪的慣常之途,飽受煎熬的商業銀行們,迅速找到了三種新的騰挪方式——丟掉票據資產,把信托理財變成信托貸款,將信貸資產賣給其他銀行

表內表外,銀行騰挪有術 CFP/圖

一頭是信貸額度收緊——在去年新增貸款飆升到9.6萬億之后,下半年監管部門已對銀行的貸款額度和規模進行收縮,在2010年仍然延續收緊的政策,銀行不得不巧動心思,進行萬億信貸資產大騰挪。

一頭是資金需求依然巨大——已經啟動的以萬億計算的項目,逐漸在今年進入建設期,資金需求依然巨大。

要命的是,監管層不僅不斷釋放收緊信貸的信號,更在去年12月祭出重手,對此前的信貸置換方式進行了禁止和規范,堵住了資產騰挪的大洞。

怎么辦?商業銀行已經開始探索新的曲線放貸“生存之道”。

從信貸理財到信托貸款

要借錢的企業得跟銀行和信托公司都同時簽合同。不過,很多大國企只愿意跟銀行簽,拒絕搭理信托公司。銀行只能讓他們在簽完貸款合同后,給銀行發一份蓋有公章的回執,表示“知悉采用信托貸款一事”。有些強勢的央企客戶,連回執也不肯發,銀行只好像法院送傳票一樣,采用“公證送達”。

“雖然人們的錢都存在銀行,但現在銀行是最缺錢的。”某銀行信貸員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今年銀行貸款規模被收緊,而此前通過理財產品實現信貸置換的路子又行不通了。

從去年下半年起,商業銀行都熱衷于將貸款債權賣給信托公司,而信托公司將這些債權作為“信貸類理財產品”再通過銀行賣給投資者。

通過這個途徑,貸款從銀行賬面上“消失”——移出了資產負債表外;銀行讓出了利潤,同時騰挪出了新的信貸額度。

但監管層并不容許這些信貸逃出自己的“五指山”。去年12月14日,銀監會發布“111號文”,規定“銀信合作理財產品不得投資于理財產品發行銀行自身的信貸資產或票據資產”,堵住了這種渠道。

銀行立刻感到了痛苦。

以某國有銀行為例,其內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