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治道”變革·中央】中央與地方:地方擴權沖動不止
地方若是能拿到新的區域規劃,便可以在更大的范圍內動用土地、利用特殊政策。地方在爭的,是更大的發展權與資源配置權。
責任編輯:李梁 馬昌博 郭力 實習生 丁婷婷
治道變革:地方若是能拿到新的區域規劃,便可以在更大的范圍內動用土地、利用特殊政策。地方在爭的,是更大的發展權與資源配置權。
2010年開年,就傳出數千家駐京辦將被撤銷的消息。中央向以與中央重要權力部門建立良好關系為己任的駐京辦系統“開刀”,被一些學者視為中央與地方關系規范化的“綠色信號”。
在樂觀者的各種闡釋中,“駐京辦”的撤銷將會削弱地方影響中央轉移支付的能力,也會為兩者間關系的法治化打下基礎。
不過,亦有人認為,這一順應民意的舉措,并未涉及中央與地方關系的核心:事權和財權的制度性調整。
事實上,在過去的一年中,中央與地方關系的變化另有重點。
發展權與資源配置權
2009年,被稱為區域發展規劃的躍進之年——國務院已經批準、已同意待批的較大型的區域發展規劃14個,平均每月超過 1個。海南國際旅游島、安徽城市帶、甘肅循環經濟區、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黃河三角洲生態經濟區、中部地區崛起規劃……時間之密集,種類之繁多,十分罕見。
這些區域規劃的出臺,是中央與地方合作的結果。一方面,中央為貫徹國家重大戰略決策,制定了區域規劃和政策性文件。另一方面,地方也在此基礎上制定地方性、區域性規劃,并經由此得以進入國家層面。
10年之前,當中央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之始,中央對地區發展的組織化程度就在加強。但是,2009年的規劃“大躍進”,除了延續著中央近年的思路外,也有著更為現實的原因。
去年為保增長,中央除了實行激進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之外,還動用其他手段來調動地方的積極性——上述的區域規劃就屬此列。
對地方而言,4萬億投資和“保增長”政策,正是不容錯過的機會。“要項目,不如要規劃”成為諸多地方官員們的共識。
邏輯上,這是地方經濟發展模式的必然延伸。
過去,在地方開發區和招商引資模式中,引入的投資項目都是單一項目,只能獲得有限的資金,解決“點”的問題。這一模式正逼近瓶頸,以土地資源、稅收優惠為代表的特殊政策,其作用已經基本釋放完畢。
多年來,當各地在投資項目的競爭上越來越激烈,地方政府不得不另作他想。若是能拿到新的區域規劃,便可以在更大的范圍內動用土地、利用特殊政策。地方在爭的,是更大的發展權與資源配置權。
資源配置上的權力,主要表現在行政區劃的調整,以及土地利用規劃的突破。在新的區域規劃之下,行政區劃調整的難度將被大大降低。上海的調整就是對此 的注解之一。去年5月,國務院批復了上海市《關于撤銷南匯區建制將原南匯區行政區域劃入浦東新區的請示》,上海市便正式將南匯區并入浦東新區。這使浦東新 區的面積增加了近60%。
而對于中央來講,既然不可能直接向地方讓渡大幅的財政利益,那么,區域規劃就變成中央與地方平衡利益的重要政策工具。
在中國社科院研究員辛向陽看來,這一趨勢正在不斷推動中央與地方關系的體制化。
但是,這一趨勢背后亦有隱憂:眾多“塊狀”的重量級的區域規劃,可能會與國家層面的長遠發展規劃發生摩擦,或是導致局部性的投資過熱、資產價格的猛漲。
地方的財政擴權沖動
進入2009年,“萬億GDP”的省份已經超過13個。其中,廣東、山東、江蘇已過3萬億。這些省份,不僅有體量比較大的經濟,還有政治、社會、文化等諸多越來越復雜的事務,存在著擴大財權、使之與事權相匹配的現實要求。
更多的省份加入“萬億GDP”俱樂部,無疑將使中央與地方間的關系更為復雜。
在全球范圍的金融危機影響下,2009年一季度時,中央政府為了部分解決經濟刺激計劃的融資需求,允許地方政府發行地方債券,總額2000億元。
地方債的額度與用途受到中央政府的控制,其象征意義大過為地方財政帶來的實際影響。盡管如此,卻已被視為中央與地方財政關系變化中的一個縮影。
2010年新年剛過,中央調控房地產行業的“國11條”出臺。34天內5道連環金牌,中央政府前所未有地緊湊出手調控房價。
但地方政府卻紛紛出招延續“救市”邏輯。就在“國11條”公布的當天,杭州市也出臺政策,給140平米以下的商品房買賣以1.3%的購房補貼,同時購房入戶政策仍舊延續。青島市在2009年的最后一天宣布:除二手房轉讓營業稅優惠外,原有所有優惠政策均順延一年。
相比2008年,這次地方政府顯得更為大膽。
隨著今年“兩會”的到來,中央和地方間即將開始的新一輪討價還價,也越發受到各界的關注。已進入中央調控視野的地方融資平臺的風險,很可能成為“兩會”上無法繞開的話題。
2009年,地方的天量信貸導致融資平臺的風險激增,致使央行和銀監會已將其視為今年整肅的三大金融風險之首。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亦就此敲過了警鐘,銀監會針對它的緊縮政策更是接連不斷。
2010年1月19日,在國務院第四次全體會議上,溫家寶總理已將“盡快制定規范地方融資平臺的措施,防范潛在財政風險”,列入今年宏觀政策方面重點抓好的工作之一。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2010年元旦后不久,財政部等部門,向各省級地方政府負責人下發了一份特殊的調查問卷———“政府負債調查表”。從初步反饋的結果來看,在從省級向市、縣(市)和鎮(鄉)逐步下解的過程中,暴露出來的數字讓中央深感憂慮。
在分稅制改革的16年之后,新一輪圍繞財稅體制改革的爭論,或將在地方財政遭遇危機的背景下展開。
網絡編輯:王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