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治道”變革·地方】重慶:治渝三策,民意為上
打黑,唱紅,重視民生,當下治渝之道緊扣的都是民意脈搏。
責任編輯:李梁 馬昌博 郭力 實習生 丁婷婷
治道變革:打黑,唱紅,重視民生,當下治渝之道緊扣的都是民意脈搏。
鼓舞公眾的“打黑”
對于直接感受官員腐敗之苦的普通公眾來說,反腐和打黑的信息總是令人鼓舞。
薄熙來曾在多種場合表達他打黑的初衷:“打黑不是我們要主動而為,而是黑惡勢力逼得我們沒辦法”。
打黑的前兆是包括渝中區副區長王政在內的7名官員被雙規,繼而是重慶市公安局長王立軍對警察隊伍的整肅和對非法槍支的清理。而去年6月打響的掃黑戰役中, 最驚心動魄的就是前公安局常務副局長文強的落馬。“文強就是最大的黑社會”,這句重慶人的名言在瞬間得到了證實,民意對官場腐敗的憤怒集中在了文強身上。 文強雙規當天,重慶市公安局有人放鞭炮;文強案開庭第一天,上百名訪民聚集法庭門口,要求文強為自己多年的冤屈埋單。
3348名黑惡人員的抓捕,14個黑社會性質團伙的摧毀,得到了民意的充分肯定。而與此不同的是,知識界則不乏對“運動式打黑、忽視程序正義”的質疑,這在北京律師李莊的偽證案中得到了集中爆發。
按照薄熙來的思路,打黑并不會在今年終結,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憐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