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NG0反思哥本哈根大會“教訓” 聯合國環境議事規則,豈能不改?
“全球化時代到來,首先要有有效的全球議事規則,我們不能像駝鳥那樣把頭埋進沙里就算了?!薄霸谑澜缰卫硪巹t的設計中,中國人總是被動接受的角色,一方面擔心別人算計,有一種擔驚受怕的民族主義心理,一方面又不習慣去積極爭取話語權和規則制訂權?!?/blockquote>責任編輯:曹海東 朱紅軍 實習生 郭海燕
非官方報告
2010年2月,聯合國第十一次全球環境部長會議在印尼的巴厘島召開,中國的NGO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參會,并以遞交草案形式,動議聯合國就全球環境治理的議事規則進行改革。在他們看來,哥本哈根氣候峰會的失敗,首先在于游戲規則本身。
“全球化時代到來,首先要有有效的全球議事規則,我們不能像駝鳥那樣把頭埋進沙里就算了。”
“在世界治理規則的設計中,中國人總是被動接受的角色,一方面擔心別人算計,有一種擔驚受怕的民族主義心理,一方面又不習慣去積極爭取話語權和規則制訂權。”2009年12月,我們受聯合國環境署邀請,組團參加了哥本哈根氣候峰會,最終卻沒能目睹一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協議,這個結果讓不少人失望。
歸國后,副會長王維嘉提醒大家,認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