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平等:以社會改革為旗幟突破發展瓶頸
新城市建設,扭轉畸形的城市化不少人對中小城鎮的戶籍松動猶可接受,但對大城市戶籍制度的改革卻有莫名恐懼。戶籍制度改革的意義恰恰首先是在大中城市
責任編輯:戴志勇
中 國改革的第一階段是以經濟改革帶動整體改革。經濟改革以經濟自由為旗幟,打破了中國人的人身依附。中國人自由擇業和創造力的迸發,通過市場經濟實現了效率 釋放和物質財富的噴涌。但也留下了城鄉和社會嚴重兩極分化、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資源浪費環境破壞、產業和基礎勞動者素質都難以提升的遺產,從而嚴重阻 礙了現代化繼續發展。
這 樣就到了要以社會改革帶動整體改革,突破發展瓶頸的時代。社會改革以公民權利的平等為旗幟,其主攻方向是打破對農民的身份歧視,在財產、權力、關系和名望 等資源分配很不均等的市場經濟中,提供和保障國民及其后代參與競爭的機會平等,實現公民在從業、遷移、教育、醫療、居住和社會保障的權利均等化,實現效率 與公平、勞動與資本、公眾與權力之間的制衡,通過從經濟改革、社會改革到政治改革的接力,在本世紀中葉最終完成中國的現代化轉型。
(向春/圖)
之一:新城市建設,扭轉畸形的城市化
不少人對中小城鎮的戶籍松動猶可接受,但對大城市戶籍制度的改革卻有莫名恐懼。戶籍制度改革的意義恰恰首先是在大中城市
社會改革第一個內容,是新城市建設。
大城市?中小城鎮?
新城市建設首先是科學的戰略規劃布局,解決在資源、環境的制約下城市在哪里建和怎么建的問題。
僅靠頑強地限制大城市人口,隨意地發展法治和管理都更松弛的中小城鎮,沒有科學測算和規劃,沒有產業和就業的相應轉移,可能造成更大規模的圈地擴 張、資源浪費與環境破壞。因此,做好二三十年內安置中國75%以上人口的城市化規劃布局,是政府的首要職責,這已超出了市場本身能夠配置資源的領域。對于 資源環境好,規劃發展的城市和集鎮,要有土地、人口、產業和財政政策的全面傾斜,對不需擴大乃至要收縮取消的城市和集鎮,要有嚴格限制性的政策措施。而不 能像現在這樣,一面把新產業、新建項目和財政資源集中配置在大型和特大型城市,一面泛泛地說大力發展中小城鎮;一面嚴格控制大都市的市民人口,一面大舉擴 張其規模面積,形成嚴重錯位和脫節。
科學規劃的核心是,全面考慮住房、教育、醫療、社區服務等設施的布局和建設,滿足全部就業和常住人口基本需求服務。這才是中國今后幾十年最強大和最可持續的投資與消費需求。
分步改革戶籍制度
新城市建設的基礎是城市戶籍制度的全面改革。不錯,戶籍本身并不是要害,關鍵是隱藏于其后的住房、保險、教育、醫療等福利制度。但是,戶籍與這些福 利制度的關系是皮與毛的關系,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戶籍管理制度,是城鄉二元經濟社會制度的核心。沒有戶籍制度的壁壘,其他所有對外來人口歧視性的福利安 排就失去了區分對待的前提。正因如此,下決心分步取消對外來人口的公民歧視,當然是新城市建設的核心,也是今后區域民主政治建設的基礎。
由于戶籍制度牽一發動全身,直接關系城鄉兩頭億萬人的利益,是中國城市化建設成敗的關鍵。
一是要轉觀念?,F在不少人對中小城鎮的戶籍松動猶可接受,但對大城市戶籍制度的改革卻有莫名恐懼。戶籍制度改革的意義恰恰首先是在大中城市。有自由 遷徙權的國家是絕大多數,并沒導致所有人都跑進大城市去。大、中、小城市和鄉鎮協調有序發展的國家比比皆是。只要不將經濟、政治、文化乃至體育資源統統集 中向個別大都市配置,改善城際和城鄉間的交通條件,允許城里人下鄉置業,人們自然的選擇并不必然都是大都市,市場和就業本身會發生調節作用。
二是要開城門?,F在許多大中城市的城門也開了一個縫,給少數購房投資者和政府認可的各類精英進來,但這是不應有的公民歧視??梢越梃b國家間移民的相 關制度安排,以滿足一定年限的合法就業作為移民入籍的主要尺度。如果是本地人口不能或不愿承擔的工作,外來移民合法地承擔了,就沒理由歧視其入籍。
三是要削城墻。城市戶籍的真正含金量,是其背后的各項福利制度安排。在一步拆除戶籍藩籬條件還不具備時,分步拉齊本地和外地人之間這些單項福利待 遇,有助于戶籍壁壘的最后拆除。近年來已經開始了這方面的努力,現在最急迫的,是外來工子女平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