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三大看點——專訪民進中央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朱永新
我覺得關鍵不是農民工子弟在哪里讀書,關鍵是他們在哪里都能享受跟城市同樣質量的教育。這就主要靠教育資源的均衡分配來解決,即靠教育公平來解決。
責任編輯:傅劍鋒 實習生 林春挺
我覺得關鍵不是農民工子弟在哪里讀書,關鍵是他們在哪里都能享受跟城市同樣質量的教育。這就主要靠教育資源的均衡分配來解決,即靠教育公平來解決。
教育改革的方向還是分權,教育部要事實上把權力下放給地方,地方再下放給學校。中國太大,各地差異太大,任何一個政策全國統一執行肯定是不行的。
朱永新 (CFP/圖)
看點之一:為教育公平設立國家標準
南方周末:教育公平是此輪教育改革的重點之一。那農民工子弟的教育公平問題,你認為應該怎樣解決?
朱永新:我覺得關鍵不是他們在哪里讀書,關鍵是他們在哪里都能享受跟城市同樣質量的教育。這就主要靠教育資源的均衡分配來解決,即靠教育公平來解決。
過去我們講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經濟上如此,教育上也不例外,公平只兼顧一下就行了?,F在這個觀念正在改變,教育公平放到了第一位。教育公平首先就是城鄉關系角度的公平。以后教育資源要更多向農村傾斜,把農村教育搞好。
第一是農村的公共教育投入要加大。韓國普及義務教育就不是在城市開始做的,它首先把大量精力用在農村,農村先免費,城里先不免費,你到城里來你就要交錢。第二,我把好的教師往農村帶。這可以參照大學生村官制度,現在大規模選拔最優秀的大學生做村官。一旦去了,你的工資待遇就都有保障,出路也有保障。其實不單農村教師,農村醫生也可以參照這個辦法。
南方周末:但問題是,城市化勢不可擋。教育公共資源主要向農村傾斜,跟這個趨勢吻合嗎?就算你用這個辦法把農民工子弟吸引回去讀書了,但他們父親母親可能都在城市,造成大量的留守兒童,也是社會問題吧。
朱永新:這里的問題不是要不要城市化,而是農村太差了。如果把農村教育搞好了,農民的待遇提高了,可以解決兩個問題。第一個是收入分配問題,現在農民的收入太低,所以國家反復強調要解決這個問題。第二個是通過政府保護的辦法來提高農民的收入,提高到一定程度,家門口的教育解決了,家門口的醫療解決了,他們就可以就地城市化,而不是非去大城市不可。所以這跟城市化的趨勢并不沖突。發達國家的居民也不是都跑到大城市里面去,他們的小城鎮也可能更美,在小城鎮的生活可能更舒適更愜意。
南方周末:這就有國情的區別。我國小城鎮往往是行政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