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元到12元,一盒藥的價格歷程

一盒最為普通的藥,經歷了怎樣的價格之旅?從2元到12元,其中醫院獲得的不僅是15%的藥品加成,還有實際采購價與招標價之間的利潤差價;醫藥公司付出的不僅是藥品的生產和物流成本,還有打點招標辦、醫院高層與醫生的成本。

責任編輯:肖華 實習生 梅嶺

■編者按:新推出的公立醫院試點改革方案引起兩會熱議。該方案擬取消醫院的15%藥品加成,窟窿改由財政補貼和提高醫療服務收費來補。
 
可是,這個窟窿究竟有多大,如何填得滿,卻一直處于爭議之中。
   
本報記者調查發現,除了醫院相關人員所能獲得的個人灰色收益外,藥品的15%加成暗藏玄機——藥品的實際采購價跟醫保目錄的招標價并非一個價格,其間還蘊藏著另一塊監管之外的利潤空間。
   
在醫院的三大塊收入來源中,財政投入普遍只占5%-10%,醫療服務收費與藥品貢獻的利潤依據各醫院情況不同而占據不同比例,但幾乎毫無例外的是,藥品依然是醫院最為重要的利潤來源。
   
現有的醫療服務所能產生的利潤并不高,而且還是建立在嚴重壓低醫生正常勞動收入的基礎之上。
   
隨著醫生的價格將漸漸回歸到能體現其市場價值,隨著藥品加成取消之后的窟窿亟待彌補,醫療服務收費的提高自在邏輯之中。
   
剩下的問題是,對老百姓來說,盡管藥便宜了,但醫療服務卻貴了,那么最后看病到底是貴了還是便宜了?

從2元到12元,其中醫院獲得的不僅是15%的藥品加成,還有實際采購價與招標價之間的利潤差價;醫藥公司付出的不僅是藥品的生產和物流成本,還有打點招標辦、醫院高層與醫生的成本

一盒最為普通的藥,經歷了怎樣的價格之旅?

以一種應用最廣泛的抗生素為例,西南某醫藥公司總經理楊建國(化名)向記者講述了其中的價格玄機。

這盒(0.1g×12片)的左氧氟沙星片,出廠價2元,醫藥公司的批發價2.5元,藥店零售價八九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王憐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