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是怎樣摘掉“霧都”帽子的
在中國城市大氣污染日趨嚴重的今天,借鑒倫敦的空氣質量管理政策,無疑是大有益處的
當年客居倫敦的老舍先生筆下“烏黑的、渾黃的、絳紫的,以致辛辣的、嗆人的”倫敦霧靄
現在的倫敦
嚴重污染的空氣使得市民不得不戴上口罩
慘痛代價后的抉擇
中國的城市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日益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廣東氣象專家吳兌在呼吁社會各界重視大氣污染的同時,提醒大家要做好心理準備,“城市污染的治理工作,或許需要一兩代人的時間?!?BR> 中國該如何治理?一些學者把目光瞄向了堪稱世界工業革命搖籃的英國。
倫敦曾以“霧都”聞名于世。如今的倫敦,見得更多的是藍天白云,偶爾在冬季或初春的早晨才能看到一層薄薄的白色霧靄?!斑@一切的改變,英國人花了五十多年時間?!敝袊鴼庀缶峙嘤栔行慕淌谕鯊娬f。倫敦摘掉“霧都”帽子,得益于英國人的痛定思痛。
在上世紀50年代,英國倫敦嘗到了工業化的惡果。當年曾經客居倫敦的老舍先生描繪為“烏黑的、渾黃的、絳紫的,以致辛辣的、嗆人的”倫敦霧靄,在1952年12月4日,變成了震驚世界的殺手:工廠和住戶排出的煙塵和氣體大量在低空聚積,整個城市為濃霧所籠罩,濃霧整整有五天不散。風速表讀數為零,市中心空氣中的煙霧量幾乎增加了10倍,空氣逐步變得更臟和更有毒,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疾病而死亡。大霧之后幾個月,又有8000多人死于非命?!斑@次災難對英國人震動很大?!庇饨徊繗夂蜃兓c能源工作組官員說?!耙粋€大城市環境要更好,產業轉型更為關鍵?!苯衲?月,英國外交部的人員對來訪的重慶媒體代表團介紹,倫敦乃至整個英國,環境比工業革命時期有了大幅提升,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再單純依賴制造業,大力發展服務業和高科技產業。
英國政府逐漸認識到,城市大氣污染問題既與燃料結構有關,也是人口、交通、工業、建筑高度集聚的結果。對于這樣一個綜合性的難題,必須結合地形、氣象、能源結構、綠化、產業結構和布局、建筑布局、交通管理、人口密度等多種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綜合考慮,采用綜合性的辦法加以解決。
能夠順利解決令很多國家頭疼的空氣污染,英國動用的利器有四招:一是立法提高監測標準,改善空氣質量;二是科學規劃公共交通,減少道路上行駛的車輛;三是控制汽車尾氣、減少污染物排放;四是科學地建設城市綠化帶。
依法治理污染
在發生倫敦霧害之后的1956年,英國政府首次頒布了《清潔空氣法案》。在城區設立無煙區,禁止使用產生煙霧的燃料;發電廠和重工業等煤煙污染大戶遷往郊區。1968年又頒布了一項清潔空氣法案,要求工業企業建造高大的煙囪,加強疏散大氣污染物。
1974年英國政府頒布實施了《控制公害法》。該法全面、系統地規定了對空氣、土地、河流、湖泊、海洋等方面的保護以及對噪音的控制條款。
政府頒布的關于控制大氣污染的法令還有《公共衛生法》、《放射性物質法》、《汽車使用條例》和《各種能源法》等。上述各種法令、通告的頒布,對控制倫敦的大氣污染和保護城市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
依法治理污染已成為英國政府實現長治久安的根本,政府發布的各種相應的法律、通告,為成功控制大氣污染奠定了基礎。
然而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由于陸路交通和能源消耗的增長,數量持續增加的汽車取代燃煤成為英國大氣的主要污染源。這些物質在陽光中的紫外線作用下發生復雜的光化學反應,產生以臭氧為主的多種二次污染物,就是所謂的“光化學煙霧”。
對于這一趨勢,英國自1993年起要求所有出售的新車必須加裝催化器,以減少氮氧化物污染。1995年英國通過了《環境法》,要求制定一個治理污染的全國戰略。根據英國國內、歐盟及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設立了必須在2005年前實現的污染控制定量目標,要求工業部門、交通管理部門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減少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多種常見污染物的排放量。
倫敦市政府現在提出的目標是:短期內,削減污染最嚴重的機動車的排放;提高新型、清潔機動車和技術的使用率;提高清潔燃料的使用率;長期內,提高交通“零排放”模式的使用率(氫氣燃料電池和電動車)。
近年來,英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限制汽車尾氣排放的措施,如推廣使用無鉛汽油;在車輛年檢中,嚴格檢測尾氣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等的排放是否達標;在市中心設立污染檢測點,警察可攔截有過多排污跡象的車,對其進行測試,并有權對未通過測試的車主實施罰款。
限車進城,發展公交
為了緩解交通擁堵,2003年2月,倫敦市政府在一片質疑和反對聲中,開始對周一至周五早7點至晚6點半進入市中心約20平方公里范圍內的機動車,每天征收5英鎊的“交通擁堵費”,由此獲得的收入完全用于改善倫敦公交系統。此后收費區域不斷擴大,收費標準也提高到目前的8英鎊。
不久前,倫敦市還公布了更為嚴厲的《交通2025》方案,限制私家車進入倫敦,計劃在近20年的時間里,減少倫敦私家車流量9%。這一方案既利于解決市區交通堵塞問題,也利于改善空氣質量。
迄今為止,交通擁堵費政策取得了成功。目前,每天進入塞車收費區域的車輛數目減少60000輛,廢氣排放降低12%。越來越多的人不再開車上班,而是紛紛選擇乘坐公共汽車和地鐵,使公交運營收入增加了兩成。
更重要的是,這一舉措大大提高了公交車的可靠性。人們在路途上花費的時間顯著減少,出行時間縮短了14%。
倫敦當局設立了公交專用道,大力提倡巴士與火車等公共交通,密如蛛網的地鐵線已成為倫敦公共交通的重要保證。
英國專家介紹,公共交通定位在城市中心區,住在郊區的人可以開車到城市邊緣的公交換乘停車場,然后坐公共交通辦事,再開小汽車回家。在英國,一個十萬多人的小城市就有6個換乘停車場
英國政府計劃今后十年投入巨資發展公共交通,改善鐵路設施。為了減少道路堵塞,還將投資修建公交車和有軌電車網絡。
大力發展公共交通需要一個認識過程。歐洲、美國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也是大力發展小汽車,直到后來發生嚴重擁堵、污染,政府才開始意識到要發展公共交通。
根據西方城市發展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惟一可行之路就是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占用同樣的資源,公共交通的效率是小汽車的十幾倍甚至幾十倍。由于公共交通的司機接受過嚴格培訓,以公共交通工具為主,還可大量減少交通事故,既避免了損失,又保證了交通暢通?!罢裉峁┙逃粯訛槿藗兲峁┙煌ǖ谋憷??!苯煌ú靠茖W研究院中國城市可持續交通研究中心主任江玉林認為,發達國家的經驗值得國人反思,“公共交通有相當一部分就是政府的職能,一個合理有效的交通體系是至關重要的?!?/P>
回到自行車王國
中國曾是全球有名的自行車王國,但現在中國似乎在一夜之間成了汽車王國。公交車、自行車、摩托車甚至行人統統要給私家車讓路。
2000年,為了抗議倫敦市中心沒有更多的自行車專用道,擔任“國會跨黨派自行車族”主席的工黨議員布萊肖發起了一項抗議活動,英國各黨派的75名國會議員們“騎”上街頭,乘自行車穿越倫敦市中心。布萊肖表示,英國政府應該做更多的努力,讓倫敦市民認為以自行車代步會比現在更安全,更值得一試。
以自行車為標志的“綠色交通”近幾年在英國異軍突起,越來越多的倫敦市民選擇自行車作為代步工具。自行車是所有交通工具里面最健康、最環保的綠色交通工具,雖然只能在短距離發揮作用,但這種距離剛好是小汽車不能發揮作用的地方。
今年,倫敦市長利文斯通推出自行車出租服務。他說,“這個計劃的目標是要轉變倫敦成為騎自行車和步行的城市。在未來的10年內,我們將投資5億英鎊在提高自行車和步行的計劃上?!?BR> 利文斯通的10年計劃還包括在倫敦市區建立多條自行車專用道,在倫敦外圍地區規劃每小時20英里時速限制的自行車區。他的目標是讓自行車占倫敦十分之一的交通流量,每年減少16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斑@是一種快捷、健康、可支付以及沒有污染的交通工具?!眰惗亟煌ü芾砭职l言人說。
倫敦市政府對發展自行車這一交通方式的投資逐年上升,從2000年的550萬英鎊增至2005年的2000萬英鎊,今年預計還要投入2400萬英鎊。
當局還修建了1000英里長的自行車線路網。目前,倫敦已有350多條自行車專用道。人們甚至可以在總長8000公里的自行車專用道上穿越整個英國?!暗乾F在,中國在城市改建或者擴建過程中,有一些地方紛紛擠占自行車道?!鄙虾W骷腋鸺t兵說。上海沒有專門的自行車道,比如,開車可以從南北高架快速橫穿上海南北,但是如果是騎自行車,你會發現許多立交橋沒有給自行車和行人留下通道。
更多的綠化帶
綠地,是調節城市大氣環境、保持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的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舉措。
英國是世界上最早頒布可持續發展規劃的國家,其規劃體系由國家級規劃、區域性規劃、郡級規劃和區級規劃組成。
在倫敦城市外圍,政府建有大型環形綠化帶。到20世紀80年代,該綠化帶面積已達4434平方公里,與城市面積(1580平方公里)之比達到2.82∶1。遠期綠化帶規劃面積可達5791平方公里,與城市面積之比可達3.67∶1。
倫敦綠化帶的建設在置換城市空氣、保持生態平衡、改善城市環境、控制城市向外擴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倫敦非常重視生態園林的建設。生態園林不僅美化了城市,改善了大氣環境,提高了城市整體質量,而且使昔日破敗的衰落地區以空氣清新、優美宜人、富有特色的綠色生態環境,吸引了眾多的投資者和觀光客。
現在倫敦的空氣質量政策重點,是減少路面交通所產生的廢氣及推廣使用較清潔的能源,為此倫敦市政府于2004年出臺了《倫敦市空氣質量戰略》?!皬摹秱惗厥锌諝赓|量戰略》可以看到,徹底改善城市的空氣質量,絕不僅僅是環保部門的責任,還需要各級政府的全面統籌、規劃,將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貫穿城市總體發展規劃的始終,并且科學地、前瞻性地制定各種城市發展、城市環境管理的方針政策?!鄙綎|濟南市環境監測站工程師譚曉哲撰文稱,惟有如此才能將城市空氣質量的改善納入可持續發展軌道。
(感謝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對本文的支持)
(責任編輯 朱力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