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我從沒聽說過校長貪污”——專訪英國兒童、學校和家庭部“城市挑戰項目”首席顧問、英國皇家督導安伯格
“英國和中國的情況相反,在英國,那些表現不好的學校一般都是在城市,在市中心。所以這個計劃叫“城市挑戰計劃”。如果這個計劃搬到中國,可能叫“農村挑戰計劃”?!?/blockquote>責任編輯:袁蕾 實習生 盛佳婉
“現在英國教學大綱也在經歷著巨大的變革,整個教育體系也在去中心化,也在更多地放權。”英國兒童、學校與家庭部城市挑戰項目首席顧問、皇家督導安伯格女士說。
擔任英國國家教育標準辦公室專家顧問的安伯格女士說,英國教育在過去的四十年是一個不斷分分合合的過程,從中央化到地方化,然后又中央化,現在是從中央化再向地方化的一個轉變。她認為,1980年代“放權”的結果是不成功的,“許多學生最終沒有學會讀書識字”。但是推行全國教學大綱以后,遇到很多阻力,校長們就在中間“調節執行嚴格的國家戰略和教師之間的緊張關系”。她說教師們也不主張教學大綱頻繁變化,“因為每次變化就意味著他們的備課就要變化”。
3月10日,出席中英校長戰略對話的安伯格女士接受了南方周末專訪。
在英國是“城市挑戰”在中國是“農村挑戰”
南方周末:你能否概括一下什么是“世界一流學校”的計劃?
安伯格:我覺得只有當其他國家對你的國家的教育制度產生興趣的時候,才說明你這個國家的教育制度達到了一個國際的水準。英國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他們到很多國家了解情況,向很多國家學習?,F在也會有很多國家來英國,學習英國本土的教育體系和制度。
南方周末:你是英國兒童、學校和家庭部城市挑戰項目顧問,什么是“城市挑戰”?
安伯格:“城市挑戰計劃”是個試行的計劃,目前在英國有點像是一個實驗地,總的來說,是讓一些做得好的學校去幫助改進那些做得不好的學校,做幫扶工作。這個幫助不是直接給它錢或者老師,而是從戰略戰術的角度去幫助另一個學校,去提升它們的戰略眼光、辦學水平等。“城市挑戰計劃”從2001年開始執行,2007年就改名叫“城市挑戰項目”,我們將它擴展到其他城市。通過這個試驗項目,希望能夠達到三個目標。首先是大幅度減少表現不佳的學校數目,如果讓一些學生進入表現不佳的學校,實際上對他們而言是教育的不公平。比如說倫敦不能夠達到標準的學校數目已經降到9所以下。第二,我們要增加表現優異的學校數目。第三,就是要顯著改善對有特殊需求學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