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的民主細節】表決器上的民主——全國人大代表們投票的邏輯與說“不”的進程
1988年3月28日,第一張反對票在全國人代會上出現。來自臺灣代表團的代表黃順興走到話筒前,大聲說:“我反對!”“我不能跟你說我今年投了什么票?!?/blockquote>責任編輯:馬昌博 郭力 李梁 實習生 王芳軍
■編者按:一年一度的全國 “兩會”落下帷幕。這場有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盛宴,給我們留下什么?
南方周末本期“兩會”專題,關心的不是關于“兩會”的宏大敘事,而是回到“兩會”中的種種細節,回到投票、議案、辯論,甚至“出家人”在“兩會”上如何參政議政……這些是“兩會”上細小而重要的環節,值得回顧和審視。
這些就是“‘兩會’的民主細節”
無論媒體與公眾多么關注會議進程中熱鬧的討論報告、激辯觀點,代表參會最重要的落腳點便是投票表決。
1988年3月28日,第一張反對票在全國人代會上出現。來自臺灣代表團的代表黃順興走到話筒前,大聲說:“我反對!”
“我不能跟你說我今年投了什么票。”全國人大代表邸瑛琪雖不愿透露投票具體情況,但他對今年的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很不滿意。
“如果大家都不敢發表不同的意見的話,那么這個表決也就沒什么意義了。”四川團全國人大代表王明雯說,更多代表的代表意識和民主意識在增強。今年全國人代會上,最高法院的工作報告公布表決結果時,人民大會堂里的近3000名人大代表議論起來。56歲的全國人大代表王品勝看了一眼電子記票牌,479票反對。
身為全國勞模的王品勝說自己對最高法的工作報告也有意見。來北京開會之前,他找了很多當地群眾了解情況,“有些案子壓得時間太長了。”王對南方周末記者說。這次來北京開會,王品勝還帶了兩個案件尋找解決途徑。
即便如此,全國人大代表王品勝還是對最高法院的工作報告投了贊成票。“不管怎么說,法院工作很辛苦。”王品勝說。無論媒體與公眾多么關注會議進程中熱鬧的討論報告、激辯觀點,王品勝參會的最重要的落腳點都是投票表決。
從鼓掌、舉手、無記名投票,及至如今越發普及的電子表決,在全國“兩會”近60年的進程中,表決方式的演進變遷見證了中國民主法制的行進。而包括王品勝在內的約5000名代表、委員,在表決器上的一念之間,也成為中國式民主的寫照。
投票:為什么贊成或反對?相比而言,王品勝在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憐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