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解碼】為什么我們總不滿于美國人的道歉
問題恐怕在于文化差異,西方人是動機效果二元論者,而中國人是動機效果統一論者。我們是否也應該多多了解美國文化,不要把無謂的小事和本來可以平和解決的問題,隨意拉升到“維護民族尊嚴”的高度?
問題恐怕在于文化差異,西方人是動機效果二元論者,而中國人是動機效果統一論者。我們是否也應該多多了解美國文化,不要把無謂的小事和本來可以平和解決的問題,隨意拉升到“維護民族尊嚴”的高度?
最近,因CNN時事評論員杰克·卡弗蒂據說侮辱了華人,國內民眾和部分美國海外僑胞強烈要求CNN道歉并開除卡弗蒂。CNN卻說他們已經道歉。1950年代以來出現過無數次的事情又來了,又是美國人的道歉和我們的不滿意。在國人看來,這又是美國人的傲慢和種族歧視,國人的感情又被傷害了。
不過,如果某種事情一再發生,我們是否應該作點科學的、辯證的和歷史的分析,以尋找更有利的應對方式?毛澤東同志曾在《學習和時局》一文中批評:“我們許多同志缺乏分析的頭腦,對于復雜事物,不愿作反復深入的分析研究,而愛作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的簡單結論?!窈髴摳纳七@種狀況?!北秩瞬徊?,愿意試著改善一回,分析美國人的道歉和我們的不滿意之間的文化差異。
中西文化的區別,在我看來,可以一直上溯到創世神話。中國的創世神話是女媧造人。據《風俗通》記載,“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于泥中,舉以為人”。女媧用黃土造人,累了后用繩子甩土,造了一大堆人。西方的創世神話也是上帝用塵土造了亞當(造夏娃是后來的事)。我跟朋友開玩笑,說從創世神話就可以看出中國人是集體主義者,而西方人是個人主義者。但更大的區別是上帝只造了一個人,可以好好照料。上帝對亞當吹了一口氣,從此他在“肉”身之外有了“靈”。西方是宗教文化,是靈肉二元的,而且特別重視靈的修為。而中國是禮儀文化,分得并不那么清楚。
這一區分,在“道歉”之類問題上的體現就是,西方人是動機效果二元論者,而中國人是動機效果統一論者。耶穌受難時說:天父啊,寬恕這些人吧,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因為釘耶穌上十字架的人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所以動機可能還不是那么邪惡,他們大概真的以為自己是為了維護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而處置亂臣賊子,他們的“靈”或許還能救,于是可以寬恕他們。動機和效果的二元論是寬恕這些人的哲學基礎。
我不是說國人不區分動機和效果,這是不可能的。比如,大學生去家樂福示威,即使有過激行為,政府也會認為他們動機是好的,只是在行動上以樸素的愛國熱情代替了道德和法律,雖然現在強調依法治國,政府也不會跟這些年輕人計較。但我們不像西方人那樣劃分得相當絕對。如果一位資深機關干部去組織抵制活動,至少領導就要找他談談了,問問他是什么動機。
如果你覺得卡弗蒂的話讓你感受到了“種族歧視”,CNN其實已經承認了,而且已經向你道歉。但這是一個動機效果二元論的道歉,因此華人不接受。CNN的道歉,多加點口水來講,是這樣的:“動機這一元,我們不是辱罵華人,卡弗蒂原話里的‘他們’是指中國政府;效果這一元,如果有人覺得卡弗蒂原話里的‘他們’是指華人,感情上受了傷害,那我們向他誠懇道歉?!?BR> 這樣的二元論道歉,在英語語境講得通。但中國人是動機效果統一論者,一聽就不干了:你造成了傷害我們感情的效果,你的動機怎么可能不是種族歧視?
那么卡弗蒂主觀上到底是指中國政府還是指華人?原話可以有多重解釋,不能肯定。如果沒有其他證據,按美國“無罪推定”的慣例,是接受卡弗蒂的自辯,不再強求道歉,哪怕心里仍然認為卡弗蒂是攻擊全體華人。你可以堅持認為他有“罪”,但你沒有足夠證據定他的“罪”。
美國人也會遭遇同樣困難。比如,美國的性騷擾法律要考慮施者的意圖,單是受者覺得被騷擾,并不能定施者的罪。如果女方覺得被騷擾了,男方卻說是開玩笑,沒有騷擾的動機,而他的“玩笑”有模糊性,難以確定是否是騷擾,那怎么辦?美國律師的做法是查前科,看看別的女人有沒有類似抱怨。如果能找到兩三個例子,都是那個男的說了同樣的話之后還有進一步舉動,律師就會說:這個家伙有一種pattern(模式),這樣的習慣性行為模式,證明他在本案中確實有騷擾動機。
如果翻得出資料,表明卡弗蒂曾經有過那么幾次,講了中國政府怎么怎么之后,轉而明確地攻擊華人,那么CNN肯定要重新道歉。
這一動機效果二元論和動機效果統一論的區別,總有數千年歷史,早已植根在雙方的語言-心理深層結構之中,雙方都不可能改變的。你不可能強迫西方人改變他們的二元論思維,按你的認識來認識。再人多勢眾都不可能。這種語言-心理深層結構間的沖突是無解的。就算CNN勉強“誠懇”道歉,甚至開除卡弗蒂,由此帶來的美國人心目中對中國政府的負面看法,將遠遠超過卡弗蒂幾句胡話本來并沒有什么了不起的影響。
美國去年出版了很多有關中國的書。謝淑麗教授(SusanShirk)寫的《中國:脆弱的超級大國》——很多國人的感情肯定又被這個標題傷害了,不過我經常對美國人說美國是個愚蠢的超級大國,他們往往表示同意——是其中有分量而值得注意的一本??肆诸D第二任總統期內,謝淑麗曾是負責東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與多位中國領導人有過近距離接觸。該書如此開頭:作者離開國務院后,仍然為中美關系的前景而經常擔憂,她常會想象,半夜突然接到電話,臺灣和大陸的軍機在海峽上空相撞了!她趕到國務院,發現大陸方面已經宣布,這是一次“蓄意挑釁”(謝淑麗顯然假設臺灣是民進黨執政)。她覺得這下難了,將一個可能的意外事故稱作“蓄意挑釁”,這就壓縮了轉圜空間。她問道:現在,他們怎么證明自己捍衛本方名譽的決心呢?
謝淑麗的主旨,是提醒美國政府,中國面臨很多棘手的內部矛盾,為了維持中美關系的穩定,美國要理解這些矛盾,不要輕易卷入。另一方面,我們是否也應該多多了解美國文化,為了維持中美關系的穩定——這是我國最重要的對外關系——不要把無謂的小事和本來可以平和解決的問題,隨意拉升到“維護民族尊嚴”的高度?
(作者為旅美學者)
(責任編輯 蔡軍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