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察】探尋阜陽“官場疾病”的機理

    評論家們正以激烈言辭批評阜陽官方。輿論認為,官方隱瞞疫情導致了眾多幼小生命死亡。因此,有人說,阜陽“從上到下都該撤職”,有人說,官場的病毒比EV71更可怕,還有人說,這是一群“不知廉恥”的官員。
    為什么又是阜陽?為什么總是阜陽?
    過去幾年,阜陽有著“糟糕的記錄”,如“毒奶粉事件”、“白宮”舉報案和一系列涉及黨政、司法機構的腐敗丑聞。五年來,在中國,可能沒有哪個地區能“吸引”如此眾多目光。
    這背后,一系列“阜陽新聞”的官場機理是什么?
    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4月24日,阜陽召開了“全市政務公開工作會議”,政府網站著重說:“‘要從本地和本部門實際出發,重點圍繞和人民群眾密切相關的重點、難點問題,開展政府公開的宣傳活動’,但今天(28日),記者仔細查看了政府網站,只字未提疫情情況?!保ㄑ胍曅侣?+1報道)。而這段時間正是疫情急速發展之時。
    用我們所掌握的常識分析:對付傳染性疾病的最好辦法是讓真實信息充分展現,讓更多人知道如何防范,并擁有抵制疫情的力量。相反,只會造成更嚴重后果。對官員們來說,SARS危機的教訓還不夠深刻?
    如果僅以“不知廉恥”來批評確顯簡單,那么只能說,官場和民間確實有著完全不同的價值判斷標準和行事邏輯。
    將時間拉到四年前的“毒奶粉事件”,同樣是副市長杜長平分管衛生工作,四年前她是眾矢之的,此時依然。而依官場標準,事件涉及工商、衛生、質監等眾多機構,在現有體制下,分管副市長無力協調。
    兩年前,一位了解事件處理細節的北京官員也曾向觀察員表示,把矛頭引向杜長平不公平,并批評某記者“引誘”杜長平說出“我不想去引咎辭職,我還想繼續干下去”,是故意讓其出丑,極無職業道德。
    上述官員還透露,毒奶粉事件后,當時的市長和市委書記均向中央調查組請求處分。書記說,自己是“一把手”,自然負全責。市長說,自己是行政首長,應擔負責任。這位官員表示,他們均表現出很高政治覺悟,而考慮到阜陽的前黨政一把手均(王懷忠、肖作新)爆出腐敗丑聞,在禽流感中,阜陽又是重災區,一系列天災人禍同時降臨,地方官沒讓社會出現大的治理危機已屬不易。
    媒體批評甚至丑化官員是其權利,而且很多批評確實在理,但在官員們看來,不了解實際情況的議論,都屬無稽之談。雙方“雞同鴨講”,無論你是否愿意,這就是事實。
    在一系列“事件”處理過程中,都存在官媒、官民認知落差。比如南方冰災,就有領導人在講完救災艱難后話鋒一轉,說“任何負面的說法,都是卑鄙無恥的”。在這樣的認知落差下,官民心理距離只能越走越遠。
    這種巨大的心理落差如何彌合?官員思維的現代化、官員價值觀念的現代化如何完成?盡管是老生常談,但確實是擺在阜陽此次事件中的更深層問題。
    中國改革開放的一條主線,即尋求與現代文明的對接,包括市場經濟和法治社會都逐漸進入中國,高層去年明確提出“學習和吸收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更是具有“政治含義”。但遺憾的是,外來文明對官員階層的滲透只停留在表層,文明的政治思維和價值觀極難進入體制肌體,甚至讓體制產生了“文明的抗體”,比如選擇性吸收有利于自己的“舶來品”,將不利于自己利益的一律打上“不符合國情”?!捌髨D全盤西化”的政治標簽。這種對接無疑是尷尬的對接。
    中國必須對整個社會運行進行深層次檢討。遺憾的是,五年前中國錯過了機會,SARS危機時,好像也認識到了信息自由流動的重要性,也表示要吸取教訓,但檢討很快被北京街頭的車水馬龍所代替。原以為中國蘇醒了,但發現他翻翻身,又睡著了。五年后的阜陽,再次演繹出這樣的邏輯:這邊貫徹信息公開,那邊卻做著不利于信息傳播的事情。
    對這樣的輪回,有什么樣的良方?在經歷一次次悲情故事后,我們是否該允許全社會各階層深刻檢討和反思,而不是急于獻策?是否可以允許國人從政治體制、國民教育、歷史教訓等領域進行充分反思?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為復雜中國提供解決方案。這樣的工作一天不完成,就一天沒有文明的政治和成熟的民意。
    回到當下,此次山東火車相撞和阜陽兒童死亡事件,如依然停留在處理幾個低級別官員,或輔之以所謂“拉網式檢查”,那無疑是坐等下一個悲劇發生,對建立文明的國家的目標來說,更意味著南轅北轍。


 

(責任編輯 林楚方 郭力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