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新醫改:走向有監管的市場化
按理說推進全民醫保是一件好事,為什么美國民主黨總統居然好幾十年都辦不成事呢?
責任編輯:余力 助理編輯 溫翠玲
按理說推進全民醫保是一件好事,為什么美國民主黨總統居然好幾十年都辦不成事呢?
中國的新醫改正在艱難前行。在地球另一端,奧巴馬總統終于在參眾兩院通過的醫改法案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由此美國正式邁入了全民醫保的時代。
要說中美醫改之路都難行,但難的地方有所不同。醫療是一種服務,任何一種服務都必須要有需方和供方。所謂需方就是埋單者,而供方就是服務提供者。醫療體制改革說起來很復雜,但其實就是把需方和供方兩頭搞定。中國的新醫改之所以異常艱難,其原因就在于必須在供需兩方同時進行改革;尤其是要在醫療服務領域打破公立醫院的主宰,推動有序的競爭,是中國新醫改難點中的難點。美國的新醫改相對簡單一些,其公立醫院原本就不具有主宰地位,因此其重點在于需方改革,也就是對醫療保險體系進行改革。
即便如此,美國的醫改并非奧巴馬登高一呼就能一蹴而就。實際上,從肯尼迪總統時代,推動醫改就成為歷屆民主黨的主要政綱,但歷屆民主黨總統的醫改全都鎩羽而歸。奧巴馬總統在上任后不久發誓,要成為最后一屆“醫改總統”。他把自己的政治生命都放上了賭桌。
美國為什么一定要搞醫改呢?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