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好的一朵牡丹花,誰接過去?”
國內那么多大企業,假如一年拿出1000萬,去做“工商銀行《牡丹亭》全球巡演”、“中國移動《牡丹亭》”,多好!
責任編輯:朱又可 袁蕾 實習生 盛佳婉
你看可口可樂這么一個時尚品牌來贊助這么古雅的文化遺產;美國一個企業也要贊助蘇州大學的昆曲課。這是有腦筋的。
國內那么多大企業,假如一年拿出1000萬,去做“工商銀行《牡丹亭》全球巡演”、“中國移動《牡丹亭》”,多好!
——白先勇
白先勇一直笑,他的眼角眉梢兩頰都染著興奮的酡紅。藏藍的中式服裝、黑亮的大頭皮鞋足以顯示他對這個場合的重視。他站在講臺后面,看著古典美人杜麗娘和小丫鬟春香在春天的《牡丹亭》里且歌且舞,其神態像一個怡然自得的堂會堂主。
這不是堂會。這是北京大學的課堂。因為白先勇和《牡丹亭》,300個座位的階梯教室座無虛席,晚來的學生只能站在走廊上。四條走廊全站滿了。
這是一門面向全校本科生的選修課。第一學期以“青春版《牡丹亭》”作案例,場上和案頭并重。昆曲大師和“青春版《牡丹亭》”的扮演者會和學生一起排演校園版《牡丹亭》。而兩岸三地的昆曲研究者將從《牡丹亭》文本、中國人的抒情傳統、湯顯祖的前世今生等角度,把《牡丹亭》“講透透”。
悠揚的笛聲從教室的一角飄出來,扮演杜麗娘的沈豐英和扮演春香的沈國芳輕移蓮步,學生們一陣騷動。
一折《游園》唱下來,白先勇問,“美不美?”“美!”臺下轟然應和。“我要的就是這句話!”白先勇大笑,大有老夫聊發少年狂的豪興。在加州大學圣塔芭芭拉分校執教鞭29年之后,每次再度回到大學的講堂上,白先勇講的都是同一個題目:昆曲。
3月11日,為期五年的“北京大學白先勇昆曲傳承計劃”正式啟動,白先勇的牡丹情緣有了新的寄放之所:“也許日后北大出個文化部長呢?他上過昆曲課,說不定他會推廣。”
2005年到2009年,青春版《牡丹亭》四進北大,每次都令學子如癡如狂 (大王/圖)
臺灣“遺老”看京劇,年輕人看昆曲
2004年,昆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后三年,青春版《牡丹亭》在臺北“國家戲劇院”首演,9000張票一個月之前便賣得精光,最貴的套票7500臺幣。那時,白先勇并沒有想過,這出戲可以演184場,而青春版《牡丹亭》在成為轟動一時的文化事件之后,處境半是熱鬧、半是寂寥。
這不是白先勇第一次組班排演《牡丹亭》。1983年,&ldqu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