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征途:慕尼黑傳奇】慕尼黑1972:告別昨日德國

慕尼黑奧運會主體育場背后的幾座小山是二戰后的城市殘骸,

其中還掩埋著九千多位空襲喪生者的尸體 HultonArchive/圖


 

慕尼黑奧運會的傳世設計,是代表各運動項目的象形符號,俗稱“火柴人”。艾希爾設計的這些小人兒增加到了九百多種,其中許多標志,在世界每一個角落仍然大量使用。比如學校、機場、辦公樓里,小人兒在逃離火場;街邊果皮箱上,小人兒把紙屑扔進該扔的地方…… 本報資料圖片

 

    U3路地鐵的北終點站,奧林匹克中心。出了車站往南走,是奧林匹克公園,往北就是奧運村?!按蹇凇眽ι系闹甘九埔呀浻行┩噬?,黯淡的紅黃藍,標示出不同區域的樓門號和當年所住代表隊的國別。以色列代表隊的駐地在藍區,康納利道31號。
    高高架起的熱力管道也涂成紅黃藍三色,不必識字,順著特定顏色的管道就能走到想去的區域。如今做了民居的奧運村,樓宇顯得過于密集,不過上午時分,“村”里行人寥寥,鞋底踏在殘雪和碎石上的響聲,格外添了一分靜謐。
    31號是座3層小樓,樓前的“康納利道”,只是條居民區里的步行小徑。跟想象中比較,這兒簡直太小,二樓的露臺似乎一抬手就夠得到——如果時間突然倒轉回36年前的9月5日,露臺上那個戴著頭套手持沖鋒槍的著名身影,會近得可怕。
    不少電影或紀錄片都描述過1972年的這天凌晨,在這幢樓里開始的慘劇。當年聯邦德國的內政部長根舍就在這里與恐怖分子頭目談判。他說,你知道這個國家對待猶太人的歷史,讓現在這種局勢尤其難辦,不如把以色列運動員放了,換我自己來當你們的人質如何?
    多么感人的英雄色彩??墒钦嬲驹谛⌒〉臉乔?,無論如何也體會不出影像史料里長焦鏡頭吊出的那種緊張感。怎么想,都是一種“家?!钡母杏X,莫非建筑的體量與形式真有這么神奇的力量?這里太像一個平和安逸的村落,當年的恐怖襲擊確確實實發生了,但這樣一個小巧、謙和的村落,只讓恐怖行為顯得更加荒謬和可鄙。
    在世界的記憶里,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永遠抹不去“黑九月”的陰影,這是現代奧運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但是在慕尼黑奧運會發起者的設想里,它本應是無比和平、博愛、自由與開放的一屆奧運會。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向昨天的德國告別,為了改變德國在1936年柏林奧運時給世界留下的印象。


“掉在地上的抹布”
    奧林匹克公園環繞著一個小小的人工湖而建。北邊是沿弧線分布的體育場館,在很遠處,就能望見數十根巨大鋼柱與無數鋼索撐起的巨大帳篷。1968年,45歲的德國建筑設計師君特·貝尼施提交奧林匹克體育場設計方案時,模型是用尼龍絲襪繃出來的。真正建成的帳篷式屋頂,則由8300塊褐色有機玻璃板組成。一場雪之后,屋頂仿佛連綿起伏的群山,與人工湖南邊的幾座小山幾乎真的連成一片,難分界限。
    那幾座小山竟不是天然地貌。1945年盟軍轟炸慕尼黑,用66個晚上把這個納粹黨的大本營夷為平地。城市的殘骸運到這里,堆出了這些山丘,那里邊甚至還有空襲中九千多位德國喪生者的尸體。慕尼黑奧運會建設部門的新聞官當年特意解釋:“我們把這墳場當作奧運場地的一部分并非不敬,某種意義上,整個奧運場地也是要獻給長眠在瓦礫之下的這些人?!?BR>    君特·貝尼施自己把這個設計解釋為“對現成地形的延續”。用草地上的“帳篷”意味和平、自由、節日的歡樂氛圍,接續在戰爭悲劇的一側,這樣的概念似乎有些刻意,但人類社會的宏大敘事,何嘗不是如此。
    結果這個美好的設計是超級昂貴,也帶來爭議一堆。
    北京有“鳥巢”,慕尼黑的奧林匹克體育場也得過同樣“生動”的綽號。好聽一點兒的說是“掉地上的手絹”,難聽的把“手絹”換成了“抹布”。這塊“抹布”和下邊蓋著的主體育場、游泳館、綜合館,最初的預算是4470萬馬克,這個數字是根據1967年蒙特利爾世博會德國館的造價估計的——帳篷式屋頂設計的前身也是這個館??墒?969年奧林匹克體育場開工的時候,鋼材價格已經翻了三倍,而緊迫的工期又讓承建商把工價一抬再抬。等1972年體育場完工,最終的造價變成了1.7億馬克,創了當時單體建筑成本的世界紀錄。值得嗎?造價還沒到最后那么貴的時候,大多德國納稅人就已經牢騷滿腹了。奧組委建設公司總裁當時爭辯說,“為了我們的客人穿上星期日禮服,還是應該的?!倍涑芍?,面對龐大的數字,《南德意志報》發了個頭條:《買禮服之后患》。當時的慕尼黑市長、奧組委主席漢斯·約翰·福格爾想了個“妙招”——“我讓聯邦政府的財政部長和巴伐利亞州的財政部長都加入公司董事會,最后也實現了?!边@一來,在建設預算不斷增加的時候,事情就好辦了許多。
    “那時候巴伐利亞州乃至全國都有怨言說,所有錢都讓你們慕尼黑給花了。但是巴伐利亞州財政部長也是巴州執政黨主席,他也要替自己的同志辯解?!备8駹栂壬邮苣戏街苣┯浾邔TL時笑道,“到今天,我認為還是該建。有很多人批評說太浪費,但是很多大師作品都是這樣的?!?BR>    德國奧組委本來打算取消開幕式上放飛鴿子的傳統儀式,一來想搞些創新,二來是擔心鴿子飛起來很容易撞上巨大的帳篷屋頂。這個提案最終還是讓國際奧委會給否決了。
    從地鐵站走去奧林匹克公園,必然經過把守路口的寶馬中心,寶馬(也就是巴伐利亞發動機廠)至今也是慕尼黑奧林匹克公園有限公司最主要的贊助商之一。與寶馬中心超級豪華現代的外形流線一對比,奧林匹克體育場終究只能屬于那個年代,可是假使它們都能夠再支撐上兩三個世紀,那時候誰會更奪目呢?
    2005年,德國足球俱樂部拜仁慕尼黑離開了老主場奧林匹克體育場,新主場是赫爾佐格與德梅隆事務所設計的慕尼黑安聯體育場。在奧林匹克電視塔180米高處的觀景臺上,可以遠遠地望見東北方向那個巨大的白色“橡皮艇”。奧林匹克體育場現在主要還是流行音樂會、綜藝演出的舉辦場地,這和世界上大多數大型體育場館一樣。人工湖邊一塊塊水泥磚上,印著到訪明星的手印,從邦·喬維到B·B·KING,從詹姆斯·拉斯特樂隊到魔術師大衛·科波菲爾。
    每年4月到10月間,每個人花35歐元,可以在專業教練帶領下“全副武裝”地攀登巨大的帳篷屋頂。能這么“玩”的建筑,世界上恐怕還不多見。

 

“納粹色”“火柴人”
    支撐體育場帳篷式屋頂的巨大鋼桅桿上,居然還都保留著一圈彩虹般的裝飾色帶。走近看,卻不是彩虹的七色,而是橙黃綠、青藍紫。這六種顏色就是1972年奧運會整體視覺設計所用的主色系。
    德國設計師奧托·艾希爾和他的伙伴承攬了整個慕尼黑奧運會的視覺設計,包括官方標志、旗幟、圖標、海報、門票、地圖、秩序冊、指示牌、吉祥物……在他們看來,慕尼黑終于得到一個機會,徹底抹去1936年阿道夫·希特勒操持的那屆奧運會的陰魂。
    艾希爾設計項目的代理人、英國設計教授伊恩·麥克拉倫曾經說,“我們的意圖確實是修正1936年奧運會的形象,在每一個層面上都避免民族主義。艾希爾希望創造的,是開放、歡快、國際主義的賽事氣氛?!?BR>    2005年,德國影片《蘇菲·朔爾》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最佳女演員銀熊獎。影片根據史實改編,講述慕尼黑反納粹組織“白玫瑰”成員蘇菲·朔爾和弟弟漢斯在慕尼黑大學散發傳單,被納粹當局逮捕,經過荒唐的審判后判決并執行死刑。艾希爾的妻子茵格·朔爾,就是蘇菲和漢斯的姐姐。奧托·艾希爾也是堅定的反納粹者,他尤其厭惡納粹的建筑,說它們“不是為人的日常生活設計,而是要用龐大的體量去震懾人”。
    二戰后,茵格·朔爾的家族得到了政府賠償,她用這筆錢建立“朔爾基金會”,并和艾希爾在慕尼黑以西120公里的小城烏爾姆創辦了烏爾姆設計學校,艾希爾也在校內任教。德國奧委會主席威利·道默跟朔爾家族在1930年代就認識了,此外,艾希爾在這之前已經是相當知名的商業設計師,漢莎航空公司的標志就是他最有名的作品之一。1967年,艾希爾受委托接下慕尼黑奧運會整體視覺設計的任務。
    艾希爾使用了一組輕快的、類似熒光色的色彩,所有的設計幾乎都以橙、黃、綠、青、藍、紫為主色調,海報當中多了銀色?,F代奧運史上的頭一個吉祥物,德國獵獾犬“瓦爾迪”也是六色,同體育場鋼桅桿上的裝飾帶一樣,獨獨沒有紅色。慕尼黑奧運會的主題概念是樂觀向上和國際主義,視覺上的象征是“彩虹”,但艾希爾絕不用紅和黑——那是納粹德國國旗的顏色。
    艾希爾設計的一系列奧運海報,描繪了各個項目運動員的優美身姿。拍攝這些運動照片時,有些運動員身上配有國旗或別的國家標志,在海報后期處理過程中,這些國家標志一律抹除,堅定地強調運動員的個人努力。這屆奧運會的官方標志,一圈螺旋切割的放射線,是普照人間的太陽,象征樂觀和一視同仁。
    慕尼黑奧運會的傳世設計,是代表各運動項目的象形符號,俗稱“火柴人”。這也是艾希爾最為成功的設計。這些小人兒極其簡單,有時候都不超過3個幾何圖形,卻把沖刺、騰躍、射門、投籃等等動作表現得一目了然。不需要文字解釋說明,不論國家民族、文化背景,沒有意識形態表達,它們就是單純的人、動作、力量。
    1936年柏林奧運會也使用一系列象形符號來標志比賽項目,這些符號里沒有人體,而是用運動設施表意,比如拳擊臺、排球網、游泳池的水波,底部還附有英文名稱。1964年東京奧運會的符號設計用上了人形,但之后并未形成成熟的圖像語言體系。
    艾希爾先是為比賽項目設計了21個象形符號,很快又增加了159個。這些火柴棍般的小人兒遍布奧運會場地的所有設施,完全免除語言的樊籬,告訴來自121個國家、地區的運動員哪兒是哪兒,干什么用。1976年的蒙特利爾夏季奧運會直接沿用了這套標志,而之后每一屆奧運會的新標志,都可以看出,多多少少是“火柴人”的再設計。
    1991年,奧托·艾希爾開著一臺剪草機發生交通意外,就此辭世。盡管他設計的象形符號使用廣泛,卻并沒給他帶來巨額財富,因為那個年代,知識產權保護還遠未成為普世規則,正如1972年的奧運會還沒有職業運動員,沒有商業化。艾希爾的設計,是慕尼黑奧運會留給全世界的遺產?!皬倪z產的意義上說,這些圖案勝過了體育場館,是更大的遺產?!卑柈斈甑耐蔓溈恕げ紶柨怂圆惶?。


警察變身保安
    “如果你看1936年奧運會的照片,那時候到處都是制服,很多士兵。在1972年完全沒有制服?!备8駹栂壬鷮τ浾哒f,“我們并不是要灌輸給大家說,我們是最偉大的,我們是最重要的……我們說這是友誼的比賽。開幕式里頭,并不是典型的德國節目,這也要感謝所有代表隊的合作,在代表隊進場時沒有奏國歌,而是用各個國家的民歌、流行樂曲?!边@是我們終于談到“黑九月”事件的時候說起的。
    為了告別昨日德國給世人留下的不良印象,慕尼黑奧運會處處留心,不放過最小的細節。在開幕式上,奧組委盡最大可能地清除軍事符號。1936年在柏林,不少代表隊為了入場式行禮很費了番腦筋,因為那時候奧運會標準的行禮動作很像納粹軍禮。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對行禮方式不作任何規定,運動員和觀眾可以隨意用自己的動作向主席臺敬禮。過去用來鳴禮炮的大炮,這回換成小型的迫擊炮。迎接德國總統上臺時不再使用軍號奏樂,改成長柄木號角。五環旗幟進場,舉旗的是8名前奧運會冠軍,而不再是士兵。
    在1968年,奧組委就確定了奧運會音樂的指導思想:簡單、易懂、藝術性,少用前衛和極簡主義電子元素,不得使用宗教音樂和贊美詩。開幕式表演要避免技術完美主義——2800個身穿巴伐利亞民族服裝的兒童,在舞蹈完畢后并不按慣例整齊有序地回到自己的位置,而是可以任意地把手里的花束獻給場內的運動員。獎牌設計,選中了格哈德·馬克斯的方案,他是僅有幾位尚在世的包豪斯大師之一。獎牌正面是傳統的勝利女神,背面是兩個裸體男子——古希臘神話中的雙生子卡斯托爾和波呂克斯,代表體育中競爭與友誼并存。
    在奧運村的建設上,任何可能讓人聯想起軍營的設施、形式都要極力避免。所以,整個奧運村的屏障只是一圈兩米高、不帶刺的普通鐵絲網。而在安全保障方面,奧組委做了如下考慮:
    “大規模部署穿警服的警察,有悖慕尼黑奧運會的宗旨;在一些國家對德國警察仍存有成見的情況下,大量部署警察會帶來敏感人士的批評;在混亂中,看到大規模的警力,尤其是密集成群的警察隊伍,很多人會被激怒。警察的介入常常非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加劇騷亂程度?!?BR>    奧運會安保力量,最終仍然主要由警員組成,包括1147名慕尼黑警員,883名其他各州的警員。但是在任職奧運會保安期間,他們被視為暫離警察職位——保留公務員身份,薪水和福利待遇不變,如果在這期間發生意外傷亡也算工傷或殉職,但他們不再負有警察職責,也不能使用警察特權。他們只擁有民事法律規定的普通法律權利。
    奧組委向保安人員統一提供標準的奧運會藍色制服。他們的常規裝備只有便攜及車載電臺、手電筒、望遠鏡。夜班巡邏保安才配備手槍,并且只能用于自衛。
    “整個安全保障方案都遞交給所有奧委會成員,經過了他們的認可,包括以色列。但我們沒有想到這會被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利用?!笨植酪u擊事件發生后,大量輿論抨擊慕尼黑的安保做得太松散,費盡心思卻還是要面對這宿命般的結局,福格爾和很多德國人恐怕在這一生都難以釋懷。
    “我想我們還是很成功地告訴了大家,這個德國不再是1936年那個德國?!备8駹栂壬f。
    2007年12月8日,慕尼黑決定申辦2018年冬季奧運會。奧林匹克體育場打算用來舉行開幕式;雪上運動則計劃在1936年冬奧會舉辦地加米施帕滕基興進行。如果申辦成功,慕尼黑將成為世界上頭一個在舉辦過夏季奧運會之后,又舉辦冬季奧運會的城市。
    特別鳴謝:歌德學院、歌德學院(中國)、阿克曼院長、柯里副院長

 

(責任編輯 孟湯 實習生 陳星)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