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戰平 縣委書記是個高風險職業
“拘留陳永剛造成了較大影響,說明我們對有可能造成的影響認識不夠,對互聯網認識不夠”
鄖西縣委書記葉戰平最近過得頗不平靜。在全國兩會之際,媒體披露鄖西縣以誹謗之名拘留在網上發帖質疑該縣“七夕工程”的青年陳永剛(見本刊上期文章《網絡批評者陳永剛》)。無法估量這篇文章給葉戰平帶來怎樣的輿論壓力。當天,陳永剛被“提前釋放”,4天后,公安機關以“辦案程序存在問題”為由向陳永剛道歉。
3月18日,本刊記者見到葉戰平的時候,這位年輕的縣委書記隨身攜帶的公文包內裝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釋義》,他還在“學習”,想“知道錯在哪”。
葉戰平(左二)視察工作
我在學習錯在哪
人物周刊:葉書記,你在學習這本書?
葉戰平:在學習,不然就不知道錯在哪。
人物周刊:通過學習,這次拘捕陳永剛錯在哪?
葉戰平:程序上,公安部有個規定,對那些可能引起較大影響的治安案件,在做出行政處罰決定前,要告知上級公安機關;就是說,這個案件沒有較大影響,縣級公安機關有這個(處罰)權利。
這一次(拘留陳永剛),造成了較大影響,說明我們對有可能造成的影響認識不夠,對互聯網認識不夠。我們和市公安局口頭溝通過,但沒有辦正式的手續,錯就錯在這兒,在認識上出了問題。
人物周刊:有沒有誹謗呢?
葉戰平:作為縣委書記,我不能這樣說,我要顧全大局、忍辱負重。為什么這樣說?你只要深入調查就會知道。公安機關為什么要查處他(陳永剛),因為被長期誣陷了的這個人多次在我這兒痛哭流涕。
人物周刊:是常務副縣長嗎?(陳永剛在發帖中曾點名指出鄖西常務副縣長童某貪腐)
葉戰平:還包括縣里其他的干部,他(陳永剛)形成習慣以后,對誰有意見了以后,就把它散布到網上,就對別人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人物周刊:為什么跑到你這里痛哭流涕?
葉戰平:被侮辱了,影響了生活,給我說說,這是可以的。組織上說,做官先做人,做人要講正氣,作為縣委書記,他們到了我這里(痛哭流涕),我都不敢說話,那群眾(利益)誰去維護?
人物周刊:可現在陳永剛放出來了,那個干部還是要痛哭流涕的吧?
葉戰平:這個問題慢慢解決,看發展吧。
人物周刊:剛才你說自己委屈,能否詳細說說?
葉戰平:他(陳永剛)說的這些“七夕工程”是十二五規劃里的,12個億的項目,其中有6個億都是國家審批了的,一個垃圾處理廠、污水處理廠,還有一個防洪工程。我們這個防洪工程,還有垃圾處理廠、污水處理廠的管道,順便都做起來,把所有的污水排掉,合起來形成一道城市的景觀,那么這個景觀我給它打上了文化的標簽,成了文化工程。而且,我們本地也有著天河這么個地利之便,有一個知名的依靠。這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世代留下來的?,F在,要把我們這一代受的委屈,放在歷史的長河中考慮,不算什么。做成了,我們還是有貢獻的。過去,我只想到招商引資發展工業,要擔責任、冒風險、付成本,但是我從來沒有考慮到文化建設也要冒風險、擔責任、付成本……這讓我想起了“文化大革命”。
舉報人不是我
人物周刊:是誰報的案,痛哭流涕的那個?
葉戰平:受到傷害的人。
人物周刊:報案電話是你打的嗎?
葉戰平:我沒打。在北京接受采訪時我就說了,不是我舉報(陳永剛)的。但是,我在會議上講過,要求公安機關高度關注在網上肆意侮辱他人的事情。正因為公安機關聽到我高度關注的這句話,所以對這個案子加快了辦理的速度,所以我也有責任。
人物周刊:就是說,舉報者不是你?
葉戰平:不是我,這個案件,我跟媒體那么多嘴辯不清。我也已經想清楚了——我講的任何一句話,都會再被拿出來說,所以我什么都不講,那是最好的,我要顧全大局。
人物周刊:我們采訪陳永剛的時候,陳說鄖西縣長找他談了,要被聘為政府工程的特約監督員,有這回事嗎?
葉戰平:有,我們紀委準備每一個項目設一個紀檢監督人員,然后在社會上聘請10名“七夕工程”項目的義務監督人,包括老干部、下崗職工、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新聞界的記者,只要關心發展的人都可以,陳永剛如果條件許可他也同意就可以。
縣委書記是個高風險職業
人物周刊:你以前是十堰市最發達的茅箭區的區委書記,去年7月被緊急調來鄖西任縣委書記 ,是否和之前鄖西官場矛盾書記縣長雙雙調走有關?據說,那次的官場地震和陳永剛網上炒作也有關系。
葉戰平:記得那是中午11點找我談話,下午4點鐘我就坐到這兒(鄖西)講話,我是湖北優秀縣委書記,組織上讓我來,應該也是考慮鄖西的發展。
現在出了這件事,我要是不搞了,他們都會說我是個壞人,去年的班子都走了,今年又走了,那是對鄖西最大的不負責任。
我們鄖西到西安是220公里,只有兩個半小時,在黃金旅游圈之內,建縣已經有2007年的歷史,又坐擁天河資源,所以我們才確定“旅游立縣”、搞“七夕文化工程”。一個地方總不能這么貧困下去,要發展。
說實話,出了這事,我心里很平靜,公安機關案件辦錯了,按法律程序糾正,對于鄖西是不是政績工程,公道自在人心。
人物周刊:現在鄖西“七夕工程”還要繼續嗎?
葉戰平:現在不搞,全縣人民不答應。你看我們這個工程,按照鄖西縣來看,5月份就是我們的汛期,防洪工程那都是合同簽死了的,必須在汛期來臨之前完成,污水處理廠是國家發改委審批的。關鍵是“七夕文化”已經深入人心。古詩說“銀漢迢迢暗渡”,是指銀河和漢江交界,銀河又叫天河,全世界叫天河的5公里以上的河流只有鄖西有。
人物周刊:舉報人不是你,也不是你報的案,作為一把手,你卻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是否有些不平衡?
葉戰平:這個職業(縣委書記)本身就是高風險的職業,就是得冒風險、擔責任,要顧全大局,決策失誤要承擔責任,是不是?
基層干部出了問題也要承擔責任,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慢了你也要負責任,搞哪一個,不冒風險都能把它搞好了,不擔責任你都把它搞好了,是不是???
過去干一件事,是邊干邊有人告狀,我現在基本上習慣了在監督下工作。任何決策,比如你提拔這個干部不提拔那個干部,那個干部就有可能告你,還不說這個干部提拔對不對,提拔錯了,告你的人就更多;一個處分,輕了,受侵害的那一方不愿意,處分重了,當事人會對你有意見,是不是?
縣委書記自身也是高風險??!招商引資要和開發商協商,在這個過程中,要是經不住誘惑,一下子沒堅持住,或者一百次堅持住了一次堅持不住,你這個干部就難干了,是不是?我們現在是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