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便攜式”醫療保險?

    當前,“銀發浪潮”席卷全球,如何解決好老齡化社會中的老年人福利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韓克慶副教授介紹,目前,醫療保險的便攜性問題,在發達國家也經常被討論。由于待遇支付和繳費率比較統一,也由于目標群體(主要是老年人和貧困者)相對單一,美國社會保險的便攜性相對于歐洲一些國家要好得多。德國的醫療保險系統中沒有統一的、標準化的中央管理機構,醫療保險機構實行自治管理,全國有普通地方醫療保險公司、企業醫療保險公司、手工業醫療保險公司、替代性醫療保險公司等七個組織類別。
    2003年11月14日,德國頒布《法定醫療保險革新法》,廢除了原來被保險者固定分配到某個醫療保險機構的制度,被保險人可以自主選擇保險機構。同時,德國也正在努力通過信息平臺建設實現醫療數據互通,并于1997年通過了《數字簽名法》,有力地推動了醫療保險系統信息化建設。法國的電子醫療保險數據系統項目于1980年開始啟動,目前正在建設新的社會保障醫療網絡。通過現代醫療信息系統,不僅可以對醫療程序、處方和疾病進行處理,還可以進行遠程診療,患者也可以通過健康智能卡解決醫療保險的便攜性問題。
    同是發展中國家的印度有2.6億人生活在貧困線下,約占總人口的1/4,其中大部分生活在農村。1947年獨立后,印度擴大了全民的免費服務范圍,建立了深入鄉村的免費醫療網,基本做到了窮人也有基本醫療保障。印度的公共投入只占衛生費用的17.9%,但按世界衛生組織成員國衛生籌資與分配公平性評估排位,印度居第43位,而中國則位于188位。韓克慶副教授說,重要原因就是印度將有限的政府投入公平地補給最需要醫療服務的需方。
    日本是老齡化較為嚴重的國家,為解決由平均壽命延長和老年人數量增加帶來的醫?;鸪嘧謫栴},1980年代,日本建立了專門以老年人為保險對象的醫保制度——老齡保險制度。老齡保險制度的引入,使老年人支出較低的費用即可就診和住院,但隨之又出現了需要護理的老年人長期住院、醫療機構不堪重負的問題。1997年,日本參考德國的護理保險制度,建立了不包含現金支付、采用機構護理和居家護理等形式的護理保險制度,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鏈接
醫保史記

    建國以來,我國一直實行的是公費和勞保醫療制度,職工以低工資的方式將必要勞動收入的一部分上繳國家,由國家提供社會福利保障,而公費和勞保醫療制度都沒有專門的資金積累。
    退休人員低收入、高醫療消費的一高一低兩個客觀條件的相互制約,決定退休人員是醫療保險消費群體中的特殊人群。
    1998年 《國務院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的頒布,各地基本上建立起了新型的個人賬戶與社會統籌相結合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新制度規定了“退休人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個人不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對退休人員個人賬戶的計入金額和個人負擔醫療費的比例給予適當照顧”,但并沒有規定退休人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后要從原單位脫離出來,實行社會化統籌管理。
    從待遇上看,新制度實際上將醫療待遇的享受分成三個層次:基本醫療的小病部分由個人賬戶負責;基本醫療的大病部分由統籌基金負責;超出基本醫療保險之外的特大疾病則由補充醫療保險負責。三層次醫療保險需要解決病種劃分、資金來源、監督管理等方面的銜接問題。
    由于退休人員存在多患老年慢性??;個人養老金水平差異大,自我負擔能力不等;與原單位脫鉤等情況,因此三層次醫療保險,尤其是個人賬戶和補充醫療保險還必須考慮到退休人員的特殊情況,才能為他們提供切實的醫療保障。
    現在,基本醫療保險是屬地管理,退休后的人員醫療保險關系不能轉到外地。如退休后需異地安置的,可在當地就近選擇兩家鄉級(中心衛生院)以上非營利性醫院為定點醫療機構,但必須報經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批準后確定。若患病住院,應到確定的定點醫療機構就醫,并在2個工作日內向參保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報告。醫療費用先由個人墊付。
    出院時,應向醫療機構索要每日住院醫療費用清單、出院病歷和住院發票等有關資料送參保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按有關規定進行報銷。符合申請異地定點醫療機構條件的退休參保人員,經核準后30日后生效,有效期為12個月至24個月,在核定的有效期內不得變更醫療機構就醫。

 

(責任編輯 徐鐘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