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信(100401)
記得在香港,爸爸第一次帶我去辦身份證。爸爸沒聽清楚工作人員的話,請他重復一遍。工作人員有點不耐煩,口氣急躁了一點。爸爸就問:“你的證件號多少?”一聽這話,他立刻緊張起來。
責任編輯:陳敏 史哲 蔡軍劍
都知道了,還封鎖信息呀?
◆回應“以身體檢測鉛毒的鄉村兒童”(3月25日B5調查)
一位媒體朋友告訴我,郴州嘉禾、桂陽兩地血鉛事件發生之后,他去當地采訪,采訪車剛到不久,就被兩輛警車一前一后夾著“請”到了警局,警方不斷施壓,并打電話疏通關系,在警局呆了一個多小時之后,朋友放棄了采訪。聽了他的講述,我很不解,血鉛報道早已鋪天蓋地了,為什么還要封鎖信息呢?照此思路,再發生類似事件,是不是還得讓兒童們用身體來檢測一次呢?
(長沙 不明真相 自由職業者)
信息公開,心里踏實了
◆回應“‘疫苗不良反應需及時公開’”(3月25日B5調查)
上周,女兒學校打甲感疫苗。和以往不同,這次還附一張表,詳細說明打疫苗的各種注意事項,以及可能造成的不良反應、該采取哪些措施。如果愿意打,家長簽字;不愿意就不簽,完全自愿。說實話,如果沒有這張表,我不會讓女兒打疫苗。但看了說明,心里反倒踏實了。
(安徽全椒 孫維國 農民)
“半裸”也行
◆回應“‘全裸鄉政府’臺前幕后”(3月25日B7時局)
在我們班,班費開支是“全裸”的。學期末的班會上,班長都會在黑板上寫清楚本班歷次活動的具體花銷,以供同學們了解、監督。
由此聯想到政府財政的公開,其實我并不奢望&ldqu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