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旱 水惑】云南:在“老路”上奮力突圍

向資源型工業道路轉向的無奈,最終被一場世紀干旱打出原形,弊端畢現。在經濟和政策禁錮的鐵鏈被豁開一道口子后,云南被鎖定多年的投資沖動似乎看到了沖破牢籠的機會。

責任編輯:鄧謹 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向資源型工業道路轉向的無奈,最終被一場世紀干旱打出原形,弊端畢現。在經濟和政策禁錮的鐵鏈被豁開一道口子后,云南被鎖定多年的投資沖動似乎看到了沖破牢籠的機會。

大旱沖擊波

“我一點都不擔心。因為政府不會坐視不管。”

這是本報記者3月27日(上周六)到昆明后,聽到的關于云南大旱的第一種態度。

當天晚上,春城昆明下了一場中雨,是多次人工降雨失敗后由空軍出動十多架運輸機造的雨。

即使沒這場雨,昆明城也不缺水。

向資源型工業道路轉向的無奈,最終被這場世紀干旱打出原形 (南方周末記者 麥圈/圖)

呈貢新城 (謝 鵬/圖)

昆明遠郊的彝族苗族自治縣祿勸,用“8條過硬措施”力保昆明主供水源云龍水庫正常供水。但干旱卻奪走了水庫附近村民的井水,祿勸的小學生說他們在夢里洗澡。

這場建國以來特重級旱災,影響了云南、廣西、貴州、四川和重慶五省份,云南尤烈。如果干旱持續下去,昆明在2個月后將面臨缺水。但春城人相信,就算6月的雨季依然干旱,政府也有解決辦法。

而祿勸的村民們則沒這么幸運。春種時機鐵定錯過,水稻種下去也是絕收。家里是呆不住了,悲觀的村民們紛紛打算賣掉牲口,去廣東打工。

從去年底開始的珠三角民工荒,撕破了35歲的用工年齡線,這給村里那些40歲以上的“老”農們帶來了希望。

云南省委省政府已經提出,要切實把農村勞務輸出作為特旱之年發展全局工作的一項戰略性任務,爭取全年累計轉移勞動力710萬人以上。廣西和貴州的一些災民也已經開始大規模涌向廣東,尤其是涌向粵北山區的制造企業。這些企業大都剛從珠三角騰籠換鳥過來。

旱災讓西南的電也要改變了方向。

往年“西電東送”的電力占到廣東省全省用電的30%左右,其中水資源大省云南貢獻巨大。但干旱讓沒享受多久“西南電力輸粵”的廣東,被迫準備“粵電反哺輸西南”。由于水位下降,云南對廣東的輸電量正急劇萎縮。

為干旱糾結著的不僅僅是中國。

由于旱災,泰國、越南、老撾和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指責中國在湄公河(我國境內為瀾滄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