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因為我不藝術,就全盤否定這件事”——縣委書記王天琦回應睢寧信用評級風波
“在中國僅僅依靠法律是不夠的,在法律和道德之間有一個中間地帶,而且非常寬。中間地帶掌握好了,社會和諧就有了?!?/blockquote>責任編輯:李梁 郭力 馬昌博 資訊 陳斌 實習生 丁婷婷
“在中國僅僅依靠法律是不夠的,在法律和道德之間有一個中間地帶,而且非常寬。中間地帶掌握好了,社會和諧就有了。”
媒體指出上海、深圳都是由第三方機構在從事征信工作。王天琦笑稱:“中國所有的第三方機構,都是掛靠在政府機關名下。”一項由地方政府主導、旨在為公民信用打分評級的系統,悄悄地在江蘇省睢寧縣實施了3個月后,因為媒體的報道,引發鋪天蓋地的輿論風波。
媒體報道的措辭似乎是導火索:政府給公民“評級”聞所未聞,而“良民”之說更勾起了很多人的敏感神經。3月30日,南方周末記者走訪睢寧縣相關部門,并與這套信用評級制度的始作俑者、中共睢寧縣委書記王天琦作了面對面的交流。
作為媒體報道中的“高調書記”、“政治新星”,王天琦的委屈之情溢于言表。私下里,他說自己現在“無所適從”。
王天琦
媒體對睢寧“信用評級”,多持批評態度,睢寧縣委書記王天琦覺得,“自己真是太冤了”。 (CFP/圖)
“先管官風,再管民風”
睢寧的大街上有條橫幅:“親好人,懲惡人,打罪犯,高高揚起雙嚴管的旗幟”。睢寧的《大眾信用管理試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規定,公民如果出現銀行欠貸、闖紅燈、欠繳水費等各種不良行為,將被量化扣分,評為誠信、較誠信、誠信警示和不誠信的ABCD四個等級,扣分情況將被定期公布。媒體的報道和評論集中在兩點,一是政府給群眾評等級,二是給公民發所謂的“良民證”。有評論說,睢寧為什么不搞一個官員信用評級,為什么不給官員也分級?
王天琦表示,“自己真是太冤了,”《辦法》里根本就沒有這兩點。事實上,睢寧前兩年已經先嚴管了官風,然后才開始嚴管民風。
睢寧縣委、縣政府新聞發言人提供給媒體的材料中稱,兩年來,睢寧縣先后出臺了《睢寧縣領導干部問責辦法》、《辦理媒體反映事項暫行規定》、《睢寧縣公務人員問責辦法》。根據《辦法》,無論官、民都是信用征集的對象,官民平等。前不久,睢寧縣對規劃局、國土局等13名干部進行網絡問責,對其信用作了減分處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憐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