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車臣恐怖現實
“2002年軸承廠文化宮事件只是一個文化宮,2004年別斯蘭一所學校而已,我們有那么多的學校和劇院被摧毀?!币恍┸嚦既诉@么說。
責任編輯:李梁 郭力 馬昌博 資訊 陳斌 實習生 丁婷婷
編者按:莫斯科地鐵連環爆炸。俄羅斯反恐體制何以連連失效?中國應當吸取哪些教訓?而更重要的是,恐怖主義何以愈演愈烈,如何治本?本報特約撰稿走訪車臣,為您提供第一手觀察。
“2002年軸承廠文化宮事件只是一個文化宮,2004年別斯蘭一所學校而已,我們有那么多的學校和劇院被摧毀。”一些車臣人這么說。
“所有男人下車!”
邊境哨卡,全副武裝的士兵檢查了公共中巴車上所有男性的證件,他身后,黑洞洞的槍口對著來往的車輛。
遍布的警察提醒著人們這個城市的特殊性。公共中巴的車窗外,街道平靜如常;而鄰座的一位穿著制服的俄軍士兵,卻始終拉上窗簾,似乎防備著隨時而來的狙擊子彈。
這里是俄羅斯車臣共和國——莫斯科地鐵里的兩聲炸彈轟鳴,來源于此,發動恐怖襲擊的“黑寡婦”,也來源于此。
究竟什么原因,令仇恨糾結大半個世紀?筆者走訪車臣,探尋恐怖主義的緣起。
2006年,車臣老人舉著被擊斃的恐怖頭目巴薩耶夫的海報。 (CFP/圖)
爭 戰
車臣首府格羅茲尼,以現任總統家族命名的卡德羅夫清真寺富麗堂皇,以現任俄羅斯總理命名的普京大街整潔氣派。事實上在格羅茲尼街頭,戰爭的痕跡并不容易找到,偶爾才能遠遠看到有些樓頂有炮火的熏黑。
1944年,根據斯大林的命令,以通敵為罪名,整個車臣民族被迫離開世代居住的家園,整體遷移到中亞。直到1959年,赫魯曉夫解除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