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旱 水財富】大旱中的捐贈
責任編輯:鄧瑾 顧策 實習生 李維娜 梅嶺
■災區見聞
龜裂的大地,背水的村民,在報紙、電視、互聯網上沖擊著人們的視線。就像任何一次大災一樣,西南大旱,也牽動著人們的心。
一列列滿載著飲用水的車皮從全國各地駛向災區。然而,捐水活動中,有的也讓當地官員哭笑不得。曲靖市委宣傳部的一位官員告訴記者,幾天前,深圳一家企業,給曲靖送來一卡車水,車費加過路費,就花去一萬二,“心是好的,但辦法是愚蠢的。”這位官員說,“用這個錢,就在昆明買,可以送雙倍的水。”
當然,企業不會這么去做。這個送水的企業,除了送來了水,還有媒體跟隨,實時報道。
送水的大軍中,有軍人,有大學生,也有殘疾人——武漢殘疾人林厚凱就是其中之一。3月29日,他自購52800瓶純凈水,親自押車從武漢前往云南省祿勸希望小學。據報道,此次長途捐水耗資10萬元以上,而5萬瓶純凈水的成本不足總耗資的一半。
3月25日,團中央、全國少工委更是發出通知,要求各級共青團和少先隊組織迅速響應號召,積極投身抗旱救災斗爭。號召廣大團員和少先隊員,每人捐贈一瓶飲用水,組織“共青團送水突擊隊”把水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并且承諾,如有運輸困難,由團中央協調解決。
這迅速招致批評,有網友質疑說,買一瓶礦泉水就可以買一噸自來水,將一瓶水送過去,所要支付的,將是一筆不少的費用,“愛心是迫切的需要,但更需要的是實際”。
但這也迅速獲得了響應,全國各地掀起了一場捐水熱,北京理工大學的一位學生干部在網上貼出了該校熱烈的捐獻狀況,并建議團中央采納他們的經驗——讓學校直接聯系礦泉水生產廠商,運輸大批礦泉水供同學們認捐,這樣可以以較低的價格獲得飲用水,以免使超市方面乘機抬高價格獲利。
除了捐水,還有捐錢的。在云南當地,這一活動亦進行得如火如荼。有的單位,還出臺了明文規定,處級以上的干部,每人捐獻一個月的工資。
在云南一家大型國有企業,捐款與否甚至與年終獎、績效獎和升遷掛上了鉤。捐款的數額根據職位高低依次為:職工每人100元、中干每人300元、老總每人500元。有職員憤憤不平:老總一個月的收入將近6萬元,普通職工1500-2000元。照此計算,老總捐3000元以上才算公平。
支援災區,同時成為各種策劃的主題。3月24日,在云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倡議下,近20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志愿者從昆明滇池觀景大壩出發,開始了環滇之行,他們的目的是記錄沿途居民的缺水情況,并通過網絡發帖、開展主題活動等方式,籌集愛心款和飲用水。
歷時4天半時間,用苦行方式徒步環滇,倡導更多人節水重環保的志愿者,3月28日終于抵達了目的地呈貢大學城。
據云南當地媒體報道,志愿者們為行程中的每一天都定了一個主題活動。25日這天的主題是“我為鄉親省瓶水”,大家模擬“在沒有水的日子里”展開一天的苦行生活。一路上,每個人都不能洗漱,不吃飯,只帶一瓶330毫升的礦泉水。為了保持體力,志愿者們默不作聲,選擇用紙筆進行交流。
苦行生活的第二天,本該恢復體力的志愿者們再次選擇了“殘忍”地磨練自己的意志,繼續感受旱區生活的不便。將當天的主題定為“我為鄉親背瓶水”,要求每人背包里多裝一瓶1.5升的水。
與這些“愛心活動”一同前來的,還有各路記者。而他們去得最多的地方,是總理溫家寶到訪過的曲靖市陸良縣。當地的宣傳官員打電話給上級領導訴苦說,最高的時候,每天要為他們開四五十個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