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調查《反抗絕望》
本報3月25日刊登了王彬彬批評汪暉抄襲的文章后,在網上引起了熱議。豆瓣網友VIVO、歐文等自發地對汪暉的《反抗絕望》做了一番抽查,發現了多例完全沒有注明出處的涉嫌抄襲之處。
責任編輯:劉小磊
■編者按:
本報3月25日刊登了王彬彬批評汪暉抄襲的文章后,在網上引起了熱議。有些學者表示,王彬彬所舉的“掩耳盜鈴式”抄襲,即以“參見”的方式抄襲,存在爭議。針對這種意見,豆瓣網友VIVO、歐文等自發地對汪暉的《反抗絕望》做了一番抽查,發現了多例完全沒有注明出處的涉嫌抄襲之處。這里選擇了其中四例。歐文網友還發現了《反抗絕望》引用西方文獻時的“偽引”問題:舊版注明使用中譯本的一些地方,新版改為直接引用英文版,但譯文則一仍其舊。在這里,1991年的版本是規范的,反而是2000年的修訂版出了問題。網友問道,誰說1980年代缺乏學術規范呢?限于篇幅,歐文網友舉證的 “偽引”問題(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0550693/),我們就不選載了。
涉嫌抄襲李龍牧例
汪暉《反抗絕望》三聯書店2008年版第124-125頁:
《新青年》開始出版正是在袁世凱極力鞏固其賣國統治,準備扮演帝制丑劇的時候。辛亥革命在人們心里點燃的短暫的虛妄的希望已經幻滅了,建立了四年的“中華民國”不僅沒有真正走上富強之道,連“民國”的招牌都岌岌可危。于是,《新青年》的第一個結論是辛亥革命并沒有在中國建立起民主政治,還需要大張旗鼓地宣傳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爭取實現名副其實的民主共和國。這種政治性結論直接引導了“五四”知識者對思想文化的重視。袁世凱稱帝前便已在提倡祭天祀孔,以便從思想體系上為帝制作張本;《新青年》在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