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礦難新聞的第一主角
人的苦難遭遇和絕境中的人性,需要我們用純凈的心去體恤
責任編輯:蔡軍劍
人的苦難遭遇和絕境中的人性,需要我們用純凈的心去體恤
我當記者時,曾有兩次機會采訪脫險礦工。一次在唐山,一次在義縣。
唐山大地震發生后,有5位礦工,是絕境中堅持最久的幸存者,我在《唐山大地震》里稱他們是“最后的5個男子漢”。他們一鎬一鎬打通被煤矸石堵塞的運輸巷,一寸寸爬上800米斜坡,先喝自己的尿,后喝巷道里的水,掙扎爬到井口附近,終于在地震后第15天獲得營救。15天,九死一生。采訪這些脫險礦工時印象最深的是,對生活的渴望,對貧困家中老父、老母和妻兒的牽腸掛肚,是他們“活下去”的最大動力。
1996年12月15日,遼寧義縣煤礦塌方,4位礦工被困井下。當地政府組織了大規模營救,包括調來石油鉆井隊,耗巨資打通生命孔。15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