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城市政府的“過度管理癥”
各地政府必須從“全能政府”的觀念中徹底解放出來,放松管制,給人民以充分的人身自由和經濟自由
責任編輯:戴志勇
各地政府必須從“全能政府”的觀念中徹底解放出來,放松管制,給人民以充分的人身自由和經濟自由
(向春/圖)
最近云南城管執法沖突發生群體事件,暴力執法又一次進入人們視線。只要執法方式不改,這種事件就會不斷上演。一定要終結現行的城管制度,變城管執法為城管服務,城市才會和諧。
在當前中國城市化過程中,現實社會對小攤販有極強的需求。記得1990年代初,北京夏天有很多地攤西瓜攤,老百姓晚上熱,出門抱一個西瓜吃起來解暑。這是一種多好的良性循環——老百姓可以隨時方便地買到便宜的瓜,又大大地剌激了消費;小瓜攤主依此得以謀生,一個夏天的生意足可賺足一年的錢,而瓜農的瓜不愁沒有出路。居民需要小販,小販需要生活。兩利的事,政府就不需要?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不是政府的城市。政府怎么管理一個現代化的城市?
傳統的“萬能政府”,總想無所不“關心”,習慣把它的意志強加給人民。面對日益現代化的城市,管理者不但給大街上每個地方劃上了線,而且喜歡設滿柵欄,把很多路口都堵死,使很多道路使用率降低。城市交通“秩序”似乎有了,但由于沒有一定的靈活性,擁堵加劇了。
管理者把居民小區的管理權授給了物業管理者或居委會,小區管理者于是把小區都封閉起來,汽車進出收費。盡管停車占用的都是公共道路或人行通道,甚至樓門出口。管理者也對收廢品的收攤位費,出租地下室和垃圾道。國外的城市是以樓為單位進行管理,中國的城市小區都成了一個個堡壘,城市的血脈淤塞了。
還有不斷引起質疑的出租車管理。本可以個體運營,但政府不愿“個體”出租,把管理權授給了“公司”。那些“公司”卻盤剝司機,引起罷運和輿論指責。政府為何還要維護這種“有組織”的管理?
正是由于這些過度的管理理念,催生了各種不合理的管理制度,因而制造了一批社會矛盾。城管是這些矛盾最突出的反映。
城市肉搏戰
“城管來啦!”路邊的小攤主如驚弓之鳥,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