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悟】玉門:興衰一線兩重天

邊城玉門因油而興,因油而衰,最終導至遷城。相隔七十公里的新舊玉門,展現著一座城市的兩種命運。風電是否是新玉門的希冀,那些生活在古城、新城的的居民能否擺脫資源城市的魔咒,都在考驗著“下山”六年的新玉門

責任編輯:朱紅軍 曹海東 實習生 袁端端

油城已逝 風城何在

邊城玉門因油而興,因油而衰,最終導至遷城。相 隔七十公里的新舊玉門,展現著一座城市的兩種命運。風電是否是新玉門的希冀,那些生活在古城、新城的的居民能否擺脫資源城市的魔咒,都在考驗著“下山”六 年的新玉門

42歲的孫桂香趴在面的方向盤上,茫然望著前方。他在這個城市唯一的一條主干道上等待著一單活。“人越來越少,都沒人坐車了。”孫桂香撣撣身上的灰 塵自言自語道。3月,一場肆虐河西的沙塵暴剛剛散去。

這里是邊城玉門古城,中國第一個石油工業誕生地。南依祁連山,北有馬鬃群山,東屏嘉峪關,西通安西、敦煌,玉門歷來是“塞垣之襟帶,車馬之通衢”。

不管文人墨客給這座古城留下多少遐想,至少現在,這些遐想變成了絕唱。十一年前的一個“遷城”決定,把這座曾經“為油而建”的邊城分成了兩半——新 玉門、老玉門。

70公里,一個地理上的界限,卻如時光穿梭一樣,展現著一座城市的兩種命運。無論新玉門還是老玉門,決定其宿命的,仍然是其作為資源型城市無法擺脫 的重負。

■資料鏈接

○目前,我國共有44座資源枯竭城市。其中2008年3月確定12座資源枯竭城市。2009年再次確定32座資源枯竭城市。

這些城市處于中國的 “老少邊窮”地區,過去依靠單一資源發展,很多都是共和國工業的長子,他們都是因石油、煤炭或者其他單一資源而生、而興,資源的不可再生性最終讓這些城市 迅速衰落,甚至邊緣化。

下 山

62歲的劉生田總跟閨女說,有機會要帶他去幾十公里開外的昌馬,他想看看那里的風電場,看看那些比電線桿還要高出許多個頭的“大風車”。

在玉門新城寬敞的市政廣場里,劉生田指著遙遠的&ldqu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