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真】拯救“全球第一佛樂”
相國寺佛樂,如果沒有及 時拯救,便會像花朵凋謝般從我們眼前抑或記憶中飄逝,甚至不留一塊碎片。
責任編輯:李楠 梁偉馳
相國寺佛樂,如果沒有及 時拯救,便會像花朵凋謝般從我們眼前抑或記憶中飄逝,甚至不留一塊碎片。
2010年4月5日,河南開封古都大相國寺佛樂又 一次在清明節響起。
大相國寺始建于北齊天保六年,原名建國寺。該寺不僅香火鼎盛,更因一枝獨秀傳承至今的梵樂名滿天下。每逢大型慶典,均邀請八方著名樂僧協同演奏,合 奏規模宏大,演奏氣勢恢宏,堪稱天下無雙。
然而,這佛樂因為歷史原由曾一度靜止了半個多世紀。1927年佛毀僧散樂譜散失。1992年,大相國寺在六十余年無僧人斷絕香火之后,恢復了佛教活 動,于2002年恢復了大相國寺佛樂團。經發掘整理詮釋106首梵樂,汲取了民樂和宮廷音樂的精華,傳承創新相結合,結合現代樂器演奏技巧,讓空靜紓緩梵 樂重現輝煌。
大相國寺從2002年恢復佛樂團以來,樂僧人數不斷增加,現有專職樂僧25名。佛樂演出。而為了更好地傳承佛樂瑰寶,相國寺又對外招收了佛樂班子 弟。這些子弟以俗家弟子入班學習、排練,在免費吃住的基礎上,每人每月發放200-300元補助。“他們要求出家,寺里當然歡迎,如果他們有其他更好的選 擇,我們也不強求。”在解釋這些佛樂學員的出路時,釋源杰如是說。在佛樂傳承方面,樂僧年齡大,更替補充、培養新人在所難免,因此,他們邀請中央音樂學院 的教授給予指導,也經常找合適的機會派樂僧去高等音樂學院進修,提高他們的演出水平。
被譽為“全球第一佛樂”的大相國寺佛樂在2007年取得了長足發展后,獲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銅匾和證書,樂團釋隆江法師被評定為國家級非 物質文化遺產——大相國寺梵樂的傳承人。
如今,大相國寺已整理、保存了大量較完整的古樂譜,成為中原傳統佛教音樂的典型代表。為弘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讓瀕臨失傳的大相國寺梵樂得以集中 展示,使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保護和推廣,經過7年的精心挖掘、整理、習練,他們委托音像出版社錄制了光盤,共收錄了13首經典曲目,這些曲目結合了中 國佛教音樂和北宋皇家音樂的傳統,具有鮮明的藝術性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突出體現了中國佛教以“世界和平,生命和諧”為主旨的文化價值。
拯救“全球第一佛樂”
大相國寺藏經樓前,佛樂每天都會響起,從這里傳出人間的清靜之音。
樂譜與樂僧,一個神妙結合的符號。
大相國寺梵樂的傳承人釋隆江法師為徒弟傳授演奏技藝。
從北京請回的大相國寺宋代密譜,如今被密藏在這個寶盒中,極少示人。
被法師捧在手中的這支“錫管”,已傳了幾代人,也是大相國寺獨有的樂器。
僧人們為佛樂奔走。
網絡編輯:王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