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疫苗,你應該知道的10件事
1.不要因為寫童話的鄭叔叔說,1995年起我就不信任疫苗了,就拒絕一切接種,這可能造成你承受不起的損失:全球每年總死亡人數5500-6000萬,其中1/4以上是死于傳染病,在這當中大部分是兒童。1989年,由于過高的價格和不合理的支付分配,美國的麻疹疫苗沒有及時地免疫給學前和學齡兒童,美國出現了約55000人的麻疹病例,多數為兒童。這次麻疹流行造成了132人死亡,1萬多人住院,共計4萬多個住院天數和約1億美元的直接醫療負擔。應該記住,半歲多以后的孩子最容易生病,特別容易患傳染病,這是因為到6個月時,母親帶給孩子的先天抵抗力消耗得差不多了。
2.什么是疫苗?那些具有抗原性、接種機體后可以產生特異的自動免疫力、可抵御傳染病發生或流行的制劑,按國際慣例名稱統一稱為“疫苗”。
嗯,你猜對了,最早有關疫苗的記載又出現在中國。17世紀70年代,我國明代就開始了接種人痘預防天花的實踐。人痘預防天花的指導思想是“以毒攻毒”,其基本方法是從感染天花后的恢復期病人或癥狀比較輕的病人身上,挑取水皰、膿皰和痘痂內容物,并保存1個月左右待其干燥,然后將人痘研磨成粉給健康人鼻內接種。一般在接種后的第6天開始發熱,第7天會有高熱,隨后于第9天和第10天全身發疹,以后逐步退熱和退疹并獲得了抵抗天花的免疫力。
3.接種人痘,實際上是一次輕型的天花感染,因為人痘中天花病毒的毒性并未降低,因此接種的危險性很大,病死率一般在1%左右。這就是、中國人發明的人痘比英國鄉村醫生琴納(Jenner)發明的牛痘要早100年,然而在疫苗發展史上的歷史地位卻不如牛痘的主要原因。
英語中,疫苗一詞“vaccine”就源于琴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