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吳 人民幣升值的是與非
幣值改革最終要達到的目的,就是把當前存在銀行中的巨額國民儲蓄轉變為消費。但這點很難,中國的國情擺在那里
幣值改革最終要達到的目的,就是把當前存在銀行中的巨額國民儲蓄轉變為消費。但這點很難,中國的國情擺在那里
自從去年9月份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向人民幣匯率開炮以來,中美關于人民幣匯率的大戰愈演愈烈。像曾經大為流行的書《貨幣戰爭》一樣,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陰謀論”、“美國政客的工具”、“人民幣匯率問題政治化”、“人民幣匯率沒有退路是生死劫”、“替罪羊”等等言論仍然占據著媒體主要版面。
人民幣幣值是否單純的政治問題?是美國某些政客別有用心、為自己拉選票的工具?升值是否將給中國經濟帶來難以預測的動蕩?為此本刊記者采訪了美國投資策略有限公司投資部總裁、上海鑫獅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執行總裁邁克·吳,聽聽這位一半時間呆在美國的中國人的觀點。
人物周刊:美國一直呼吁人民幣升值,你認為人民幣的幣值到底有沒有被低估?
邁克·吳:坦率地說,從貨幣本身的研究角度來看,人民幣被低估是事實,這點主要體現在我國的美元出口制度下長期用出口換美元,高GDP成長率,高出口量,高逆差,增加了國庫的儲備,但大量的美元收入并沒有進入國內人民幣流通市場,沒有大量轉為勞動力收入后再轉為刺激國內的消費力量,因此出現了高外匯儲備、低消費市場的局面。
上個世紀90年代早期,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到1美元兌6元人民幣以上,最高突破10元,1993年底1美元兌換8.7元人民幣。人民幣的加速貶值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