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偏了也無所謂——蔡國強和農民發明家的故事
“沒事,全世界人都很崇敬意大利發明家達芬奇,但是他的發明從來沒有一個做成的。
責任編輯:袁蕾 實習生 盛佳婉
飛碟狂人杜文達:怕讓國 家丟臉
我相信有外星人
蔡國強:你最早知道飛碟是什么時候?
杜文達:應該是上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就知道了。
蔡國強:你當時知道飛碟以后,你相信飛碟嗎?
杜文達:我當時對這個事情還不是相信不相信,認為這個飛碟的性能肯定很好的。
蔡國強:你當時考慮的是科學性能?你 知道說飛碟都是說外星人的,你相信有外星人嗎?杜文達:相信,我認識好多朋友是搞天文的,他們發現好多不能解釋的事情,他們都是我們國家非常有名的天文學家。
飛機、潛艇,還有機器人,都是現有技術,另外還有一個不能比的,國家的這些專門的研究機構和生產廠他們都在做,我們和他們比的話,根本不可能比過他 們,做出來的產品也不可能有他們性能好。我們要做的話就是他們不敢做的事情。
蔡國強:所以其實你抓了一個科技上的 空檔,以前因為飛碟沒有多少實用價值,至少在我們國內專家來看,他們都不做飛碟,都做飛機。但你做飛碟的時候,你是想賺錢,比如撒農藥、搬東西、觀光,還 是因為你有個夢想,要發明一些東西?
杜文達:我們原來想就是把它作為一個很好的交通工具,在軍事上或者在民用上都可以使用的。2005年11月27號國防科工委邀請我們 去了,去談那個事情。當時我們也不敢接,我們技術還不成熟,接過來之后,跟軍隊打交道,我們沒把握。
蔡國強:但是你為什么不認為,你跟他們一起做了,他 們從預算、資金、科學技術、材料都會幫你的忙。
杜文達旋轉中的飛碟 (林毅/圖)
杜文達:因為有一個投資商,他在左右這個事情,我只有研發制造,可是決策權是投資商來的,他給我們提供資金,他希望獨立去做,所以這 個機會我們就失去了,實際上,這個機會放棄是個錯誤。
杜文達,1966年出生于安徽蕭縣
飛碟是藝術品
飛碟狂人”杜文達的“飛碟基地”位于蕭縣縣城東北5公里處的農家院落,其實杜文達造的是一種“碟形飛行器”。三十多年前,10歲的他看到一本《科幻》雜 志,從此在心里埋下了關于飛碟的夢想。
第一臺飛碟組裝,高2.37米,直徑5.15米,上中下三層。第一個“飛碟飛行員”是一位駕駛技術出眾的司機。隨著一陣馬達的轟鳴,飛碟在輸出功率高達 360馬力的汽油發動機驅動下,不停地在原地顫抖。無論發動機怎樣轟鳴,“飛碟”三只“腳”總不能完全離地。16個高速旋轉的螺旋槳葉片斷裂了一片,第一 次飛行試驗失敗后的兩年里,杜文達又造了兩臺飛碟。他幻想有一天“碟形飛行器”可以用于軍事或者民航領域,或者用來做旅游觀光、日常出行時低空飛行的交通 工具。
(陳詩整理)
2005年威尼斯雙年展上,我作為策展人,我請來的藝術家孫原和彭禹,提出了展出中國農民杜文達的飛碟的想法,我相當支持。我看杜文達只是一心專注在如何 讓飛碟飛起來,我問他: “要真飛起來了,怎么降下來,你想過嗎?”他搖搖頭。開幕的那天,飛碟的發動機轟隆巨響,杜文達坐在里面操作,螺旋槳掀起了巨大的旋風,草地被旋風吹出了 陣陣波浪,人們也隨著波浪躲得很遠。我一方面悄悄擔心螺旋槳若飛出會砸傷人,又有些擔心要真飛起來了,怎么落地?后來一陣冒煙,機器停了,我先跑過去看情 況,杜文達的意思是,當螺旋槳的速度達到一分鐘一千轉時,這個飛碟和他就能夠浮起來,問題是他的制作工藝,在如此高速旋轉的情況下,材料和工藝水平都跟不 上,橡膠燒起來,機器也就停下來了。杜文達很怕讓國家丟臉,我說:“沒事,全世界人都很崇敬意大利發明家達芬奇,但是他的發明從來沒有一個做成的。
(李依樺編撰)
蔡國強:我看你這個蕭縣不是很方便,是不是因為不方 便,讓你想做一個交通工具?飛碟是很方便的。
杜文達:這是有一點,可不是主要的。
蔡國強:還不是為你這個縣?
杜文達:對。
蔡國強:那你是為全人類?
杜文達:為中國人。
蔡國強:你還是有責任心的人,最困難的時候有沒有想 過放棄?
杜文達:沒有想過放棄。
蔡國強:你們公司做什么事情?
杜文達:做的是一種新型的電車。那里面技術有11個專利都是我的。我們這個電車的電機是節能的,性能要好。我們選用一種電池,和燃料 電池差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