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BRT:中國式躍進 中國式煩惱
目前,中國至少十個城市已經修建了BRT,數十個城市正在計劃修建BRT,而幾乎所有城市的綜合交通規劃中都會出現BRT,“這就是變化”。
責任編輯:曹海東 朱紅軍 實習生 袁端端
以取自明代科技名著的“天工開物”一詞為題,寄予我們對中國城市化進程中技術革新的觀照。交通擁堵正成為中國日益蔓延的城市病,而BRT作為 國外先進的求解手段,被引入中國,繼而被強勢推廣,被民意爭議,構成了中國城市化進程中最顯性也最根本的矛盾圖景。技術之于城市,既是求解困局的妙方,又非萬能之靈藥,重要的還是技術的實施之道。
至少十個城市已經建成,數十個城市計劃修建,而幾乎所有城市的綜合交通規劃中都會提及,“這就是變化”。
“不安全”、“不經濟”、“不暢通”、“不透明”,“一般就是一年時間,過了一年,就好了”,這就是爭議。
得市長而后興BRT
對今天的中國城市居民來說,BRT(巴士快速公交)或許是一個和CPI一樣熟悉的詞匯,而僅僅八年前,2002年,作為美國能源基金會交通項目的主管,何東全領著國外的BRT專家拜訪中國十個城市的市長。他清楚地記得,市長們第一次聽說BRT時的反應,“一臉茫然”。
■ 名詞解釋
BRT是巴士快速公交(Bus Rapid Transit)的簡稱,是一種起源于巴西,介于快速軌道交通(Rapid Rail Transit,簡稱RRT)與常規公交(Normal Bus Transit,簡稱NBT)之間的新型公共客運系統,通常也被人稱作“地面上的地鐵系統”。它是利用現代化公交技術配合智能交通和運營管理,開辟公交專 用道路和建造新式公交車站,實現軌道交通運營服務,達到輕軌服務水準的一種獨特的城市客運系統。特征:
(1)專用路權,通過設置公交專用道,提高速度、準點率和安全性。
(2)先進的車輛,配置大容量、高性能、低排放、舒適的公交車輛。
(3)設施齊備的車站,提供水平登乘、車外售檢票、實時信息監控系統與快速方便的上下車服務。
(4)智能化的運營管理系統,運用自動車輛定位、實時營運信息、交通信號優先、先進車輛調度。
八年之后,這十個城市中的六個已經修建了BRT。目前,中國至少十個城市已經修建了BRT,數十個城市正在計劃修建BRT,而幾乎所有城市的綜合交通規劃中都會出現BRT,“這就是變化”。
但在何東全看來,要向市長們傳播BRT的理念并非易事,“我們需要讓他們提高對城市發展模式的認識水平。”作為最早在中國宣傳BRT理念的國際非政府組織,美國能源基金會自此在中國開始了BRT理念的掃盲工作。
幸運的是,他們得到了當時的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的支持。
2005年是中國BRT發展歷史上具有標志性意義的一年,在仇保興的直接推動下,當年4月召開了&ldq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