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中國可以避免重蹈日本覆轍—專訪澳大利亞經濟學家麥克斯·考登教授
緩慢升值的壞處是可能有大量投機資本涌入;一次性升值到位,這意味著短期內劇烈的成本上升,出口企業可能遭受劇烈沖擊,出現大量失業,在政治上基本不可行
責任編輯:余力 助理編輯 溫翠玲
人民幣升值,并不能幫助美國減少失業
緩慢升值的壞處是可能有大量投機資本涌入;一次性升值到位,這意味著短期內劇烈的成本上升,出口企業可能遭受劇烈沖擊,出現大量失業,在政治上基本不可行
為了減輕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中國應該容忍一定程度的通貨膨脹
如果人民幣的升值伴隨投資和消費的增長,中國可以避免陷于經濟停滯
麥克斯·考登 (南方周末記者 余力/圖)
82歲的澳大利亞著名經濟學家麥克斯·考登教授,以對貿易保護及荷蘭病的研究聞名于世,同時在國際貨幣體系和發展中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研究領域卓有成就,曾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研究部高級顧問。
4月11日,本報記者就人民幣升值等熱點問題在北京對考登教授進行了專訪。
南方周末:金融危機后,有一種觀點在西方頗有市場。這種觀點認為,中國低估了人民幣匯率,從而獲得了巨額的貿易順差(經常賬戶盈余),中國用這些外匯盈余大量購買美國國債,使美元得以長期維持低利率,最終引發了金融危機。您如何看待?
麥克斯·考登:把金融危機歸咎于中國是不公平的。
從全球的角度來看,美國當然是最大的一個經常賬戶赤字國家,中國也是一個最大的經常賬戶盈余國家,2007年中國占了全球貿易盈余的21%。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