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論(100415)
其實,黨早就指出了怎么改: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市分開等,但目前的趨勢非但沒有分開,政府和企業、和資本、和市場結合得越來越緊密,差不多成了一個利益主體。
責任編輯:史哲
推薦:周虎城
No.1 改革難在觸動政府利益
《財經》,4月12日,作者:許小年
(原文摘編)中國經濟在現有模式下的增長潛力還有多少?能持續多久?說不清楚。但是,我們知道現有的體制搞創新不行。亞洲發展模式的經驗是,經濟缺 乏創造力最后大多表現為危機。
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已是中國從官方到學界的共識。問題是怎么轉化?這個話題嘴上說了幾十年沒見什么成效,原因就在于我們現有體制。
中國經濟體制的特點是:一,政府在資源配置方面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力;二,政府對整個經濟全方位嚴格管制;三,迄今還沒有一個比較健康的要素市場,導 致價值和信號也是扭曲的;四,民營企業發展受到了強大的國有經濟的阻礙。
改變體制的難度在哪里?難在利益格局。30年的改革開放,形成了眾多的利益集團,這是正常的,不健康之處在于:第一,利益集團有自己的利益,并不總 是能和中央保持一致,現在的制度框架不能提供一個各利益集團公平博弈的平臺;第二,政府成為最大的利益集團。誰都知道,政府是游戲規則的司法者,他是裁判 員,是吹哨的,他現在下場自己去踢球。
涉及到政府利益,單靠經濟體制改革已很難有效。其實,黨早就指出了怎么改: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市分開等,但目前的趨勢非但沒有分開,政府和企 業、和資本、和市場結合得越來越緊密,差不多成了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