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等專機了,有人贊同有人遺憾
南方周末記者采訪駐外使館和海外華僑、華人,探尋他們過去如何迎送領導人,以及迎送儀式取消后他們的感受 ——
責任編輯:馬昌博 李梁 郭力 實習生 何謙
國家領導人出訪禮賓改革,駐外使領館今后不再組織海外華人迎送領導人。南方周末記者采訪駐外使館和海外華僑、華人,探尋他們過去如何迎送領導人,以及迎送儀式取消后他們的感受——
“強哥好帥!”陳霞楓聽到留學生這么喊,一點也沒覺得不正常。她那時的心情只有激動了,就想和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握握手。
陳霞楓是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常駐悉尼的記者。去年10月底,她聽說要去迎接中國國家領導人來訪,興奮了好一陣子。
早在李克強到訪悉尼前兩周,她就收到中國駐悉尼總領館的電子郵件,里面有參加歡迎儀式的報名表。不過,她回憶,“那次想去接機的人實在太多,要不是后來增加了名額,我也去不成。”
作為不那么典型的海外中國人,陳霞楓這樣的心情,卻是長年離開鄉土的華人的典型寫照:近距離目睹中國領導人不僅出于“新鮮與好奇”,還是緩解思鄉之情的最好慰藉,除此之外,它也會讓人不自覺地“愛國”。
然而,4月12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到美國出席核安全峰會時,率先簡化禮賓程序,抵離往訪國時不再舉行迎送活動。外交部官員證實,駐外使領館今后不再組織海外華僑、華人和留學生迎送領導人。
不知不覺間,海外華僑華人、留學生到機場、飯店等地熱情迎送國家領導人的場面已成為回憶。那么,這種已成過去式的外交禮儀,究竟又是如何運作的?
什么人可以參加
去年10月29日晚上7點,陳霞楓搭車來到悉尼中央火車站附近的一個公交車站旁。在那里,領館準備好了三四輛大巴車,統一搭載參加歡迎儀式的人去機場。
雖然每個人的邀請函上都寫明:不能帶包,要攜帶可證明身份的證件,但等陳霞楓上了一輛滿載留學生的車上,“領館工作人員也沒查證件,只是清點了一下人數就出發了”。
車子被直接開到了機場停機坪附近,頭幾輛車上下來的人,一下子就占據了隔離帶的前排,負責組織留學生的教育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憐花